课件编号2327687

6 观潮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136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观潮,教学设计
  • cover
6 观潮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3、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盐、据、昂、鼎、沸、崩;要求会写的字有:盐、据、卧、塔、沸、震、吼、涨;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盐官镇、据说、横卧、古塔、沸腾、风号浪吼。 2学情分析 四年二班共有学生40名,多数学生已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较强的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少数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不强,课堂参与兴致不高,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习得知识,并有所感悟。好在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并不陌生,作为滨海城市的孩子,到海边看潮是很平常不过的事,只是我们家乡的浪潮的气势不及钱塘江罢了。因此,在设计本文教学时,我力求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3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4.1.2学时重点 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4.1.3学时难点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初步谈话,导入新课 1.引入情境,理解课题 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兴城,地处渤海岸边,你们喜欢到海边拾贝、挖蚶子、抓小蟹吗?(学生:喜欢)什么时候海边拾贝的人最多呢?(落潮的时候)潮涨潮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潮的相关知识。 课前预习的同学介绍:“潮”亦称潮汐,指海水的一种涨落现象。海水到了一定时间,迅猛上涨,涌向岸边,然后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这种有规律的现象就是潮。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浪淘沙》中这样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宋代诗人陈师道的“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出自他的《十七日观潮》。(教师PPT出示配图诗词,并声情并茂地朗诵。) 这两位古代文学家的诗句是描写和赞美什么的?(赞美潮)潮来潮去能够让文人墨客争相赞美,一定有他的可赞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观潮》(教师板书课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所写的是哪里的潮吗?(钱塘江大潮)现在请把你搜集到的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进行交流。 活动2【讲授】听读课文,交流识字 1.同学们去过钱塘江观潮吗?(多数没有)那么请跟随老师的视频走近钱塘江,亲自看一看。(播放视频)学生说说自己的视听感受。 2.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强调多音字“号”,“薄”,“称”;难写的生字:笼罩,蒙,昂 。 (2)写字练习,重点指导“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3)朗读全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解决学生预习时的疑难问题 活动3【活动】读通课文,理解关键词语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A、(据说;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江边(文中的第一幅图);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 B、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写声音) C、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写形状和声音) D、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号,恢复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按照“潮来前,超来时,潮来后”的顺序介绍钱塘江大潮的。 (4)课文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总领全文)比较“天下奇观”和题目“观潮”中的“观”的意思。 活动4【活动】品析潮来前的景色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并概况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教师帮助梳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