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社会学科试题卷 1.(2025七下·余姚期中)有学者指出,581年隋朝户数约为650万,589年灭陈后得50万户,约为710万户。该学者认为,隋朝户数增加直接得益于( ) A.南北统一 B.北人南迁 C.社会稳定 D.政治清明 【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581年隋朝户数约为650万,589年灭陈后得50万户,约为710万户”,结合所学可知,589年,隋灭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社会安定,促进了人口数量的增长,故选A项。 北人南迁只是人口迁移变化,与户数增加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 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而材料反映的是隋朝统一增加了户数,排除C项。 隋文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形成开皇之治,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隋朝统一,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2.(2025七下·余姚期中)唐代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志》曾描述某水利工程,“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工程的修建有利于( ) A.珠江水患的治理 B.巴蜀地区的开发 C.郡县制度的推广 D.国家统一的巩固 【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据题干“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可知,材料意为尽管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让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劳力和代价,但后代人实实在在地从这条运河中获得了利益。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故选D项。 隋朝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与珠江无关,排除A项。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有利于巴蜀地区的开发,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3.(2025七下·余姚期中)唐朝开国重臣之一的温大雅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述的李渊勇敢、刚烈且足智多谋,在后世的《旧唐书》《新唐书》中,记述的李渊却是碌碌无能、暮气沉沉且胸无大志之辈。这说明( ) A.历史人物复杂多变 B.历史认识受时代变迁影响 C.历史真相无从考证 D.历史目击者的记录不可信 【答案】B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据题干“温大雅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述的李渊勇敢、刚烈且足智多谋”“后世的《旧唐书》《新唐书》中,记述的李渊却是碌碌无能、暮气沉沉且胸无大志之辈”可知,不同时期的史书对唐朝开国君主李渊的记述不相同,主要是由于时代环境和记述者的立场不同,由此说明历史认识受时代变迁影响,故选B项。 材料反映不同时代的作者对李渊的描述不同,不能说明历史人物复杂多变,排除A项。 历史真相可以通过地上材料与地下材料相互印证,无从考证之就过于绝对,排除C项。 历史目击者的记录并非不可信,也不一定更可信,需要其他资料加以考证,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4.(2025七下·余姚期中)《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材料中描述的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陈桥兵变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