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我们奇妙的世界 课型 研磨课 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会认“雕、饰”等8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 2.思维能力:通过梳理天空、大地的“奇妙”具体表现,学习作者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的观察方法。 3.审美创造:体会“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一核心感悟,感受自然之趣,激发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物(如日出、云彩、种子等)感受世界的奇妙,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的深层含义,体会平凡事物中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空/大地的四季图片、视频)、生字卡片、学生课前观察记录单(“我身边的奇妙”)。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核心素养体现 评价任务 二次复备 环节一:情境激趣———聊聊“我眼中的奇妙”(5分钟) 师生互动: 师:(举起一张星空图)同学们,看!这是老师昨晚拍的星空,星星像撒了一把钻石,我觉得特别奇妙!你们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奇妙”的事物?(生自由分享,如“彩虹像桥”“蚂蚁搬家排排队”“含羞草会闭合”) 师:有个英国小朋友也写了自己眼中的奇妙世界,题目就叫———《我们奇妙的世界》!(板书课题,齐读,强调“奇妙”的轻快语气) 环节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整体感知(12分钟) 活动1:挑战“生字关”,趣味识字 师:要走进“奇妙的世界”,先得认识文中的“小精灵”!(出示生字词:呈现、雕饰、变幻、蜡烛、光辉、模型、存在、圆润、乘凉、感叹、光芒、刀剑、普通、诱人) (1) 游戏“生字小考官” :同桌互读生字,用“√”标出易错的字(如“幻”左边是“幺”,不是“纟”;“润”右边是“闰”,不是“王”)。 (2) 字理小课堂 :重点指导“雕”(出示甲骨文“隹”+“周”,解释“隹”是短尾鸟,古人用“雕刻鸟形”表示“雕饰”);“芒”(草字头+“亡”,像草叶上的尖刺,联想“光芒”)。 活动2:朗读“闯关赛”,读通课文 师:现在我们来比赛朗读!规则:分小组接力读,每人读一段,声音响亮、不添字漏字,读错的同学所在小组“暂停一次”。(出示分段提示:第1段总起,2-8段写天空,9-16段写大地,17-18段总结) (生分组朗读,教师巡视纠正“雕饰(diāo shì)”“圆润(yuán rùn)”等读音,强调“乘凉(chéng liáng)”是后鼻音)。 活动3:梳理“奇妙图谱”,把握脉络 师:读完课文,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写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师引导:“作者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师追问:课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奇妙”的特点?(出示句子:“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齐读,板书关键词:奇妙、有生命) 环节三:精读品析———感受“天空的奇妙”(15分钟) 活动1:聚焦“天空”,圈画“生命”痕迹 师:作者说“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我们从“天空”部分找证据!(出示第2-8段) (1) 任务单驱动 :默读2-8段,用“○”圈出天空中的事物(太阳、云彩、雨点、水洼、余晖、星星),用“△”标出它们“有生命”的动作或变化(如“升起”“飞行”“降落”“闪———)。 (2) 小组分享 :每组选1-2个事物,用“(事物)(动作),好像____(有生命的表现)”的句式汇报。(示例:太阳从东方升起,好像一个大火球在奔跑;云彩在空中飞行,好像一群会变魔术的小精灵) 活动2:细品语言,感受“生命”的表达 师:作者用了哪些“魔法”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出示重点句,小组讨论) 句1:“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比喻,把太阳比作“大火球”,写出它的热烈和动态) 句2:“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