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8005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微专题课件

日期:2025-10-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9933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自然环境,专题,差异性,整体性,第五
    (课件网)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微专题二 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专题讲座 1. 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判断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地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地带的变化;从山脚到山顶沿着山地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如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地带的变化。 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专题训练   (2025·福建泉州质检)红树林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我国沿海地区曾对红树林无序开发利用,导致其面积锐减。随着国家将红树林纳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红树林的恢复初见成效。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读图,回答1~2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C 1 2 3 4 解析:第1题,为了在运动的海水中生存,为了在海水中呼吸,红树林根系发达,①正确;由材料可知,红树林多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为常绿阔叶林树种,②错误;由材料可知,红树林会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且位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因此红树林喜热耐盐,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项。 1 2 3 4 A. 气候变干 B. 台风增多 C. 海岸线后退 D. 海平面升高 解析:第2题,红树林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可以保护海岸。若红树林大面积减少,海浪和台风对海岸带的侵蚀作用会增强,导致海岸线后退,C项正确;红树林对较大区域的气候影响不明显,A项错误;红树林减少与台风的发生频次无关,B项错误;海平面升高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D项错误。故选C项。 C 1 2 3 4   读不同纬度山地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第3题,四山地基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体现了因纬度差异形成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项。 A 1 2 3 4 A. 海拔较高 B. 纬度较低 C. 降水较多 D. 距海较远 解析:第4题,在山体相对高度大体相同的情况下,纬度越低的山体,其垂直地带性越复杂。因为纬度低,基带与山顶热量条件差异大,自然环境差异大。根据四山地基带可判断,甲山地纬度最低,热量最丰富,因此苔原带分布的海拔较其他山地高。故选B项。 B 1 2 3 4(课件网)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微专题一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与应用 专题讲座 1. 从环境要素与整体环境特征的关系入手,分析区域环境总体特征的形成与变化 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的特征。其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第二步,概括出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自然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 2. 从环境要素发展变化的影响入手,分析区域整体环境发展变化的成因 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3. 从区域间的环境联系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