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83374

2《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222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联读,教学设计,统编,高中
  • cover
忆峥嵘岁月 感崇高精神 —《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联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取的两篇文章《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都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这一任务群中的作品都是纪实文学,主要学习以写实为主的反映革命传统、革命精神、革命榜样的作品,目的是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和文化自信等。 本课选取的两篇文章都是回忆录体裁,《长征胜利万岁》一文,回忆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会师时的场景,叙述了毛泽东对长征“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三大意义的阐释,展现了以作者为代表的红军将士在长征过程中拥有的革命豪情。《大战中的插曲》重点回忆了抗战时期八路军救助日本遗孤的事件,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博爱,更是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性质的体现。这两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性、实用性、思辨性,更重要的是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包含着革命领袖对社会斗争的深刻思考,所以,两篇革命作品都需要对长征、人民军队和人民革命的性质做进一步的理解。需要还原到文章所记述、所议论的情境中,理解事件的实质、意义与价值,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意,感受其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和品质,受到思想的启迪和熏陶,才能实现对“伟大的复兴”这一人文主题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文学作品阅读经验,也具备一些解读革命文学作品的能力。但学生对理解作品内涵,领悟文本的语言魅力还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分析理解能力还不够。对于革命传统作品,学生距离那段历史太久远,虽然知道这些文章说的事情很感人,表达的思想很深刻,但因为缺少切身的体验,理解起来总会有困难,很难使学生有直接感性的认识。所以,要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引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除此之外,高中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深深印在个人脑海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炙热情感,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精神文化修养。 三、课时目标: 1、结合回忆录的特点,体会选材特色。 2、掌握通过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写人叙事,抒发深沉情感的艺术手法。 3、理解革命文化作品情理结合的特点,加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感受革命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革命者的品德和胸怀,体会这些优秀品质在当下的意义,增进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2.深入探究文本,赏析场面,体会人物精神,感悟时代特点,得到革命传统教育,将“长征精神”“人道主义精神”深入人心。 课时安排:1 课时 四、评价任务: 1、通过课前预习,梳理文章思路,完成思维导图的内容填充。 2、能结合回忆录的特点,分析两篇文章的选材特点及异同。 3、通过浏览课文内容,能标画出文中细节描写的文段,分析人物形象,展开小组合作交流,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4、再读文章,深入情景,谈谈自己印象最深刻,认为最出彩的一段的场面描写的文字,分析其特点、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写一句推介词。 5、读出崇高感情,感悟时代特色。 6、交流写作,写一段想象课文情节发生的文字,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技法,使场景符合人物形象特点,有细节的刻画和场面描写,最好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段情理结合有内涵。 五、学习活动: (一)情境导入: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摩擦不断,俄乌冲突仍在继续,巴勒斯坦无家可归的幼儿牵动着世人的心。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也遭受着同样的苦难,幸运的是,我们有一批批负重前行的革命志士往往在民族危急之时挽狂澜于即倒。感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