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89744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8619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格式,教学设计
  • cover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7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教学设计 课题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单元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分析 本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中华人文精神”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教材通过“总议题—分议题”的探究式框架展开: 总议题 :解码现代生活的“答案之书”———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解决当代问题的启示。 分议题1 :解读“四大密码”(求同存异、文以载道、形神兼备、俭约自守),破解现代人际冲突、精神空虚、审美异化、物欲膨胀等难题。 分议题2 :解读“二十四孝”,看人文精神永流传,通过《二十四孝图》与二十四孝雕塑,阐释中华人文精神的历史意义,强调其“熏陶教化”和“凝聚示范”作用。 学情 分析 年龄特征 :七年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对抽象概念(如“人文精神”)理解有限,但乐于通过情境体验(如角色扮演、短视频对比)学习。 知识基础 :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初步接触,但缺乏系统认知,易将“人文精神”等同于历史故事,难以关联现实。对“形神兼备”“中和泰和”等哲学化表述感到抽象。受消费文化影响,可能对“俭约自守”等理念产生抵触(如认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正常社交需求)。 核心 素养 目标 1. 政治认同:通过《二十四孝图》等案例,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历史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奶茶红包”讨论中,辨析消费主义与传统“俭约自守”理念的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道德修养:分析“文以载道”的教化思想,体会传统文化对个人品格的塑造作用。在调解班级矛盾活动中,践行“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培养宽容与协商意识。 3. 法治观念 :通过“调解方案”设计,理解社会矛盾解决需遵循“和而不同”的秩序原则。 4. 健全人格 :在古画与ins风对比中,感受传统美学对“宁静和谐”心境的滋养,抵御浮躁情绪。通过“恶搞三国”与《诗经》解读的讨论,批判低俗娱乐,提升精神追求。 5. 责任意识 :设计“文以载道”宣传标语,主动传播中华人文精神。在分析“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背后的道德绑架践行“中和泰和”理念,增强集体责任感。 重点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难点 如何将传统人文精神与现代社会问题(如人际矛盾、消费主义等)结合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发现“答案之书”: 展示:“答案之书” 提问: 如果中华文化是一本“答案之书”,它能解答现代生活的哪些困惑? 提出核心议题 :这本‘答案之书’里藏着哪些人文密码?如何用它破解现代难题? 通过情景导入 创设悬念, 提出核心议题 讲授 新课 总议题:解码现代生活的“答案之书” 分议题1:解读“四大密码”,破解现代难题 分议题2:解读“二十四孝”,看人文精神永流传 分议题1:解读“四大密码”,破解现代难题 环节1:化解矛盾的“和谐密钥” 为了减轻同学们的学习压力,班主任杨老师准备举办一个班级活动,同学们可自行决定一个活动后告知杨老师。但是课间两名同学因“班级活动方案”争吵:王坤想办运动会,刘然坚持文艺表演。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 要求:学生分为三组1组———如果你是文艺表演支持者,会如何说服对方接受方案? 2组———如果你是举办运动会的支持者,你会如何说服对方接受方案? 3组———如果你是调解员,如何让双方达成一致?(设计“调解方案”) 运动会与文艺表演融合:设置开幕式表演环节(如啦啦操、集体舞蹈),闭幕式增设文艺展示。 提问:这个调解方案是利用了什么中华文化思想理念设计的? 提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课堂笔记:1.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哪些重要意义? (1)求同存异、和而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