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欧阳修及写作背景等相关文学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了解史论的一般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作者的语言艺术,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史论的劝诫意义,学习其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文本研读 历史上有一些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秦朝,如五代之后唐,其速亡的历史教训令后人感叹不已,常引以为鉴。《五代史伶官传序》对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总结。 阅读课文时,要体会本文纵说盛衰之理,却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切入的特点。鉴赏以散体写史论,文字平易晓畅,简洁生动,感慨遥深的特点。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知人论世 欧阳修(1007—1072) 知人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知人论世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知人 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上各种矛盾日趋尖锐。国内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边境屡遭北方少数民族的进犯。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弊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的惨痛历史即将重演。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 知人论世 于是欧阳修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本文就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传》部分写的一篇序文。 欧阳修作此序是希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论世 从公元907年朱温称帝起到960北宋建立止,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的时期。 “于此之时,天下大乱” “五十三年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 四岁而已。” 五代 知识链接 关于五代 中原地区就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前后相继; 中原以外则有吴、南唐、吴越、楚 、闽 、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独立王国,史称“五代十国”。 知识链接 写作目的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后唐庄宗好俳优,宠幸伶人,伶人因而用事,败政乱国,终至于国灭身亡。 所写四个伶人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唯敬新磨善于讽谏,无恶评,其他三人皆擅宠乱政、谄媚奸邪之徒。日久,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 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郭从谦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坊人善友,将廊下乐器聚簇在庄宗尸体上,发火焚之。 文末,欧阳修有几句评论:“《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即郭从谦),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可见其撰述此传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之意。 伶( )官 仇雠( ) 三矢( ) 逸( )豫 整体感知 líng shǐ chóu yì 文本研读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文本研读 第一段 人的作为 推其根本 ……的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