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96217

【核心素养优质课】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3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课件(30张PPT)+教案

日期:2025-11-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181696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不同,PPT,30张,课件,接触,相互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4.3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材中关于热传递知识的重要内容。这一课时是进一步研究不同温度的水之间的变化,这也是在上面两课时中隐含的信息,水的温度可以由外界温度的变化(酒精灯加热)而发生变化,而使水温度变化还有其他的方式。课堂引入就是从生活中的情景给冰箱中的牛奶加热开始的。教材将直观的实验现象与抽象的科学原理相结合,不仅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还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热与生活、热的利用等知识奠定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热传递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知道夏天摸金属物体感觉凉,冬天摸会感觉冷,但对热传递的本质和规律缺乏科学认知。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基础,对动手实验充满兴趣,但在设计实验、控制变量、分析复杂实验数据以及理解抽象的热传递原理方面存在困难。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参与度不高、分工协作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学中需通过丰富的实验和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逐步提升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会发生热传递,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形成 “热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的科学认知。 科学思维: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归纳热传递的规律,培养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热传递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完成热传递相关实验,规范使用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实验验证热传递规律。 态度责任:保持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热情,养成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探索科学奥秘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变化的规律,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两个物体在发生传热的条件下,能趋向于热平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笔,橡皮,直尺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大烧杯、60摄氏度热水、凉水、大试管、两支温度计、温度变化记录表、折线统计图、数字温度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情境与问题 1.谈话导入:热水是怎样使牛奶由凉变热的?冰是怎样使饮料由热变凉的? 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牛奶,我们把它浸泡在热水里,一会儿牛奶就变热了。 夏天,当人们想喝冰饮料时,一般会把它放到冰中冰镇一下。 2.设疑:这些做法,都是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热的物体真的能让凉的物体由凉变热吗 凉的物体真的能让热的物体由热变凉吗 3.点出课题: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探究与发现 探索一、预测一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怎样变化。 1.猜想 (1)热饮料泡在冰水里,热饮料和冰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预测:热饮料的温度升高,冰的温度升高,逐渐融化 (2)冰牛奶泡在热水里,牛奶和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预测:冰牛奶的温度升高,热水的温度降低 探索二、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的变化。 1.设计实验:你能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验证两位同学的猜想吗? 2.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1)观察凉水和热水的温度 (2)记录数据。 (3)温度计的测量要规范 3.实验步骤: ①取一定量20℃左右的凉水代替牛奶,装在试管中; ②取一只大烧杯,倒入三分之二杯60℃左右的热水,然后将盛有凉水的试管下端浸入热水中; ③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的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每间隔一定时间记录读数。 4.温度变化记录表 5.分析数据 (1)凉水的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2)热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