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图说 外交事业的发展 1949 1953 1954 195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初期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971.10 1979 ?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胜利 中国来了 壹 “乔的笑”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西方报道 台湾代表面色凌重 思考: 为何中国代表会笑得如此高兴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恢复联合国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1年11月《时代周刊》封面 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The Chinese are coming)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1950—1953年,中国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64年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材料三:毛泽东后来对此评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材料四: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活动1:同桌合作探究:结合四则材料,分析中国能够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哪一个?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中国的军事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突破封锁 开拓空间 贰 二、突破封锁,开拓空间—中美、中日建交 1950年12月11日 时代杂志封面 1972年3月6日 时代杂志封面 关系缓和 敌视态度 材料一 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材料二 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 ②中苏关系恶化,改善中美关系可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因为越南战争,军事、经济实力受到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为了摆脱困境,尼克松试图改善冰封已久的中美关系。 ③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欲改善中美关系,增强对付苏联的实力。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需求! 国家利益 活动二,小组合作,材料研读从中美两个角度分析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 1971年4月 1971年7月 1972 1979 乒乓外交 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交 活动三:自主阅读,根据年代尺,找出中美建交的关键事件,并将3个《时代》周刊的封面与相关事件相对应 “小球转动大球” “旋风之旅” “破冰之旅”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美实现正常化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