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99154

三 《人生的境界》 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44283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模块,基础,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有一位妇女因患罕见的癌症而濒临死亡,医生认为有一种可以救她的药,即该市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药剂师以十倍于成本的价格2000元出售该药。得病的妇女的丈夫Heinz向每一位熟人借钱,但总共只凑够了一半左右的钱,他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危在旦夕,请他便宜售药,或是迟些日子付款,但药剂师拒绝了。Heinz绝望了,闯进药店,为妻子偷了药。 丈夫是否应该偷药,为什么? 思考导入 假设你与一群村民藏在地下室之内,敌人当时正在地下室上面的房间进行搜查,一个婴儿突然啼哭起来。 如果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村民的下落以保全村民的性命而杀死婴儿,是否合乎道德 思考导入 人活在世上,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事,每个人处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这与人的境界有关。那么什么是境界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生的境界》,听听哲学家的阐释。 思考导入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如何理解“境界”一词? 一个人走进一个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他禁不住想上前去问一问这些工人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他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一个答到:“我在砌墙。”一个说:“我在工作。”一个说:“我在让这个城市变的更美。”为什么干同一件事,而在不同的人心中存在的意义不同呢? 境界是在感知力上感知的主观上的广义的名词,境界既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即修为、人生感悟。对于境界来说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故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思考导入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约翰·杜威。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 初读感知 自学(6分钟) 提示: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疏通文意,熟悉注释中生字词。 (2)作者认为人与动物的不同在哪里? (3)作者看来,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4)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主要概念是什么? 要求:独立、自主、无声,有疑问举手求助。 知者加速:各境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初读感知 作者认为人与动物的不同在哪里? 人做某事时,他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觉解 初读感知 觉解: 在小偷眼里,值钱的东西是金银财宝,而在禅师眼里,星、月、山、水、花、草、树、木,无不可贵。对事物不同的体会与觉解,使事物有了不同的意义。 初读感知 作者看来,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初读感知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主要概念是什么?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并无觉解,或者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