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陆游 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陆游哪些诗歌?谈谈你心目中的陆游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病起书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hé)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矢志抗金 忧国忧民 “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作者简介 陆游(1125 -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成长在偏安的南宋。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一生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嘉定二年(1210年),85岁的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北宋灭亡之际,成长在偏安的南宋。家庭的流离、国家的不幸、民族的不幸,使他从小就有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收复失地的强烈意志。因此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请(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 陆游十二岁能属诗文,十六岁时参加进士考试,未考取;十九岁时再次参加考试,在文章中力主抗金,由于当时秦桧当政,秦桧又是主和派,陆游考举再次失败,不久陆游的父亲去世了,陆游要守孝三年,又逢陆游感情上的变故,所以考试的事情被搁置。 二十九岁陆游再次登上了考场,仍是发表力主抗金的言论,当时的主考官是主战派的陈阜卿,他给陆游的文章判了第一名,巧的是当时一同考试的还有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就暗示陈阜卿第一要是秦埙的,可是陈阜卿没听秦桧的,于是秦桧以同样理由刷掉了陆游。 最后,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秦埙也没有得到状元,状元被张孝祥夺得(《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也仕途不畅)。但陆游从此仕途不畅。一直到1158年,秦桧病死,宋孝宗登基,起用主战派,陆游才进入朝廷。 陆游人生经历 青年时期 40岁 47岁 51岁 少有才名,20岁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30岁礼部考试中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埙(xūn)居陆游名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 1164年,张浚北伐时曾起用陆游,不久北伐失利,陆游也因“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而被罢免还乡; 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陆游任军中幕僚,又因投降派破坏,幕府被撤,陆游转回成都; 1175年,范成大守川擢用陆游,二人交游甚密,又遭嫉忌,受到诬陷“不拘礼法,恃酒颓放”而被免掉官职…… 仕途坎坷,有报国之志,但不受重用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宋室南迁,定都于此,升杭州为临安府,称为“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 ①寓有“君临即安”之意; ②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镠[liú]对杭州的历史功绩,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 ③南宋偏安江南,有“临时安置”之意。 春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