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00257

17.刺激与反应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559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刺激,反应,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内容 17.刺激与反应 课时 1课时 预计上课时间 教学理念 凸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医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其具备新课程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中的第一课《刺激与反应》。本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围绕区分刺激与反应为主题,以分析、比较、概括为核心依次展开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首先,以几个常见的生活场景作为导入,通过让学生描述场景中的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开展与刺激和反应相关的小游戏,利用实验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人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明白即使时再微小的差异,也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最后,利用游戏体验人的本能反应,通过对比发现本能往往不受自己的意志控制,能对普通的反应与本能有一定的区分。 经本课的学习,落实课程标准中人体能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能正确区分出各种场景下的刺激与反应分别是什么。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低段是已经识别了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对生活中的场景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是由于没有系统了解隐藏在人类内的神经系统,也没有对人体面对刺激时产生的反应有过多的留意,因此对刺激和反应只停留于感知阶段,对于如何正确区分并不了解。因此本节课利用大量的体验活动,结合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学会自觉运用数据,解释相关现象或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了解刺激与反应的相关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 2.懂得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3.知道人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 4.知道本能是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做出非常迅速的反应。 科学探究: 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知道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2.能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人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的结论。 科学态度: 乐于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完成实验操作,并结合数据,交流讨论出实验结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人类的反应会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 懂得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教学难点 在感受和体验活动中,区分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 教学方法 与策略 实验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评价 测验、观察提问、小组汇报、练习反馈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师材料:课件、气球 学生材料:实验记录单、护目镜、气球、尺子、秒表 教学过程 教 学 步 骤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为新知奠定基础 1.因为我们会听到老师说上课,我们用耳朵听到了声音所以产生了这一系列的行为。 2.用耳朵这个感官获取声音信息,然后行为和语言发生了变化。 3.两名学生上台分别用闻和尝的方式体验液体对鼻子和舌头带来的刺激。台下学生根据台上学生的表现猜测液体可能是什么。 1.导入:今天的这节课,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像小科学家一样,对即将出现的一系列现象进行严谨地观察。 2.提问:同学们刚刚你们为什么会站起来跟我问好,然后就坐下去了呢? 3.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们是用哪一个感官获取什么信息,然后什么发生改变? 4.过渡:热身活动没有难住大家,接下来挑战升级老师还带来了两瓶神秘的液体。 5.待会我要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位同学用鼻子问,一位同学用舌头尝。同学们根据这两位同学的表现判断这两瓶液体是什么?听清楚要求了吗?现在谁想来试一试?这瓶用鼻子闻,那你知道怎样科学的闻吗?对,把它凑近,然后用手扇,你们观察他的表情。这位同学请到的舌头,尝一尝这瓶液体。其他同学观察。好,现在谁来猜一猜这两瓶液体分别是什么? 6.小结:产生的变化:表情变化…… 产生变化的原因:闻到气味、尝到味道。感官:鼻子、舌头。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场景作为导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帮助学生抓住关键信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