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00659

13.2《宇宙的边疆》课件(共4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1133435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2,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教学目标 掌握卡尔·萨根的身份及科普写作背景,理解“宇宙的边疆”的隐喻含义。 准确概括解说词的核心特点(口语化、画面感、逻辑性)及科普文的科学性与通俗性。 解读宇宙探索中蕴含的人文思想。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强调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宇宙的尺度超越所有想象。萨根以天文学家的身份,用科学事实(如可观测宇宙直径达930亿光年)颠覆人类对“宏大”的固有认知,传递出对宇宙无限性的震撼与谦卑 1.对宇宙浩瀚的敬畏 2.对生命意义的哲思 将宇宙的广袤视为生命存在的“舞台”,认为人类有责任寻找宇宙同伴,否则是对空间的辜负,呼吁人类走出狭隘视角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领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宇宙》《布鲁卡的脑》《魔鬼出没的世界》等。 作者简介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文本节选自科普纪录片《宇宙》的解说词(1980年) 萨根曾参与NASA“旅行者金唱片”计划,将人类音乐与问候刻录在探测器上送入太空。他说:“这是写给宇宙的情书。”体现其对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追求 冷战背景下,萨根试图通过宇宙视角打破人类隔阂,呼吁关注地球共同命运。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节选自卡尔 萨根的作品《宇宙》。 解说词是一种实用性说明文,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 由于解说词常常与图像、实物相结合,它在语言上又与一般的说明文有所不同。 解说词 文体知识 解说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因为解说词是对画面内容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教育或传播知识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能偏离具体的解说对象。 (3)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对实物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的结合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兼有文艺作品的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宇宙 星系 恒星 太阳系 地球 2. 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并分析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 本文由星系(星系群、子星系)到太阳系再到行星缓缓推进,从宇宙的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最后回到地球。表达了作者对宇宙探索和人类未来的思考。 (1)行文脉络 (空间顺序) 《宇宙的边疆》概念关系图 宇宙 1—6 离地球80亿光年 星系 7—11 离地球200万光年 恒星 12—14 离地球4万光年 太阳系 15—16 离地球1光年 地球 17—18 由大到小 由远到近 第一,从宇宙的演化来看,先有构成宇宙的原始物质,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又有行星, 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宇宙构成,符合宇宙基本的演化规律。 第二,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让 读者先从整体上认识宇宙,打破了一般读者(观众)往往从地球视角认识宇宙的思维习惯。 第三,由广袤的宇宙最终回到地球人类的家园,以此反观人类未来发展之路,表达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探索宇宙的热情及“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情怀,与“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 宙的了解程度”的人文思想相契合。 2. 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并分析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 (1)开篇引用这两段话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