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能力,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管理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目标 (一)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三)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逐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 (四)加强体育家庭作业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完善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二、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措施 (一)阳光快乐大课间———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规范十五条》中“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规定,根据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学校制定阳光快乐体育大课间活动制度,让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广泛掀起“走出来”“动起来”“赛起来”的热潮。 (二)规范体育课———掌握健身技术技能 1.开足课时。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1、2年级每班每周安排4节体育与健康课,3--9年级每班每周安排3节体育与健康课。各级部各班要严格执行教务处的课程安排,依据学校课程总表开足开全体育课,不得挤占和挪用体育课时。 2.开全内容。体育课程各年级的教学内容都有严格的安排,虽然体育教师可以打破编排顺序实施教学,但学年内应该完成所有规定内容的学习。在教学内容的执行上,不能有删减,有选择。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是必尽的职责和任务。 3.提高体质。体育课要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兼顾培养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三方面任务,依据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安排适当的运动负荷,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有计划的分学段提高学生体质。 (三)体育社团活动———聚焦“教会、勤练、常赛”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我校每学期举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体育节、冬季师生长跑、每学期的“校长杯”校园足球联赛、足球嘉年华活动等;成立校田径社团、手球社团、足球社团、篮球社团,充分利用体育课、大课间和活动课时间强化训练。 (四)“家庭健身作业”———培养居家健身习惯 学校搭建微信群网络教育平台,体育教师担任管理者,将国家体育教育方针政策、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学生体育课堂表现、体育课余锻炼指导意见等信息及时上传,提高家长的认识,方便家长能及时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运动锻炼情况,掌握学校体育活动的动态,以及学生体质锻炼的方法等。认真布置“家庭健身作业”,提出体育活动“作业”内容、具体要求和锻炼目标,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局面,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五)绿色出行———养成日常锻炼习惯 提倡学生、教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步行出行。通过健步走活动,让学生真正实现“走起来、乐起来、强健起来”,带动全体师生树立科学的生活理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疫情防控和绿色出行相结合,引导大家养成热爱运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