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原卷版) ●考向真题引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相见以礼 邵凤丽 ①在中国文化中,礼仪既是培养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维系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依托。《礼记·礼运》中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从根源上看,礼仪的产生既是对“天道”的承袭,对自然的尊重和效仿,同时也是对“人情”的适当传达。长期以来,礼仪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②在传统社会,人与人见面时,遵循相见以礼的原则。古人将相见时的各种礼仪统称为相见礼。《仪礼》一书中的《士相见礼》,专门阐明相见时的具体礼仪规范。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在相见时就十分重视礼仪规范,服饰、动作、语言等都要按照礼仪规范来,如果有谁违背了礼仪规范,就会被认为是失礼的人。A ③相见时注重礼仪,既是相见时人们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也能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相见礼历史十分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具体礼仪规范不断传承变化,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其中,拱手作揖是典型的传统相见礼,使用频次高,普及范围广,且具有良好的历史传承性,体现了礼仪文化旺盛的生命力。《礼记·曲礼》记载:“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④拱手的方式是右手握拳,左手掩住右手,没有其他的身体动作。如果拱手的同时,身体向前弯曲,那就是作揖。宋代王虚在《训蒙法》中写道:“揖时须是曲其身,以眼看自己鞋头。”古人行揖让之礼,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谦逊的态度。C ⑤关于作揖礼是否男女通行,学界观点不一。D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女子也行作揖礼,并指出:“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是谓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但也有学者指出只有男性才行作揖礼,女性不行作揖礼。如在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夜听琴》第三折中,张珙见红娘行拜揖礼,而红娘则“还了万福”。 ⑥到现在,常用相见礼则变成了人们见面时的握手礼仪。 ⑦《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始终习惯通过礼仪形式传达内心的情感、思想与认知。与人相见,拱手、作揖,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让,这是中国人处世原则的体现,也是自我文明素养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百科知识》) 1.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礼仪不光是培养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维系依托。 B.在古代,传统相见礼中普及范围广的是拱手作揖;现在常用相见礼则变成握手。 C.古人行揖让之礼,身体前倾,右手掩住左手,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谦逊的态度。 D.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见面时,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让。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从“礼仪”引入,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相见礼进行阐述。 B.本文第①段,引用《礼记·礼运》中的句子,阐明了“礼”产生的根源。 C.先秦时,人们就重视见面的礼仪规范,体现在服饰、动作、语言等方面。 D.拱手、作揖、握手是相见礼的常见形式,握手传达出了平等的处世原则。 3.结合全文看,下面这个句子适合放在文中A、B、C、D中的( )位置。 《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阅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节选),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