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25669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145884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同步
  • cover
(课件网) 单元导语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与此同时,整个世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获得巨大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的各种新变化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了解冷战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 新兴国家的发展 4条主线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 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鲁莽的 保守的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却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 激进的 卫国战争中苏联直接经济损失占当时国民财富的1/3,战后几千万居民无家可归,粮食产量相当于战前的60%。 1946年,苏联实行第四个五年计划,1950年,主要工业指标超过战前水平,1946年,爆炸原子弹,1953年,爆炸氢弹。1947年,取消食品配给制。到1950年,新建城市住房1亿多平米,新建农村住房270万套。 战后经济的快速恢复得益于斯大林模式。 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依然存在并日益严重。 从“四五”计划执行结果看,工业投资额的88%用于机器制造业,只有12%投到了轻工业。轻工业生产非但没有达到计划目标,甚至还低于战前水平。此外,公路、铁路、水路和海路运输业等,也都因片面发展重工业而受到损害。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四五”计划预定农业生产增长27%,但由于战后对农业投资较少、自然灾害和行政命令等原因,农业发展比较缓慢,到1950 年时仅达到1940年水平的99%,还没有超过十月革命前的水平,谷物总收获量仅为战前水平的78%。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为432公斤,低于1913年540公斤的水平。农业依然是苏联经济中最落后的产业。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发展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实行干部轮换制和任期制;苏共二十大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农业: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实行小组包公奖励制;垦荒,种植玉米运动; 工业:将部门管理机制变为地区管理机制;支持价值规律、物质刺激等学术讨论; 冷战:提出和美国“和平共处”的策略。 ⑴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⑵工业引入市场因素,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促进经济发展。 ⑶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一定程度促进思想解放;但造成苏共及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思想混乱。 ⑷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原有体制的局部调整。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2、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①前期: 政治:注重集体领导。 工业:推行“ 新经济体制 ”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农业: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