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29787

24《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226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 cover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一心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2.板书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二、初读课文 1.介绍作者。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等。 2.自由读诗歌,把诗歌读通顺、读正确。 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思考: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节):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观点。 第二部分(第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三、品读课文 1.读诗歌,思考: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 “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对比) 2.理解第2节与第5节诗。 (1)第2节诗中有两个动词体现了两种人的不同,请找出来,再加以体会。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一个“俯”字,写出了鲁迅先生甘于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2)理解“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话。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自嘲》全诗为:“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做斗争,为人民勤恳工作。 (3)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傲慢姿态,读出人民把他们“摔垮”后痛快淋漓的感觉。 3.合作学习第3节与第6节诗,第4节与第7节诗 (1)理解“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鲁迅先生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先生以野草作比,为了革命他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 (2)“烂”字在诗歌中是什么意思?这个字写出了什么?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流芳百世的人,其实早已臭名昭著,名存实亡,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