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31714

水平二 田径 大单元教学设计(18课时,表格式)(第三版)

日期:2025-10-11 科目:体育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14586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水平,田径,单元,教学设计,18课时,格式
  • cover
【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为目标,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凸显体育学科身体练习的实践性特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中,增强学生田径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能、展示或比赛的课程目标。坚持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主体,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田径:跑、跳、投基本技能,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单元目标】 能说出所学基本身体活动的名称和含义,能够熟练地完成这些技术动作,初步了解这些基本身体活动的健身作用。 通过学习各种基本身体活动的技术动作和体能训练,提高速度、力量、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提高协调性,培养观察能力。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基本活动的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勇敢、自信、坚毅的良好品质;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团结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在一、二年级简单的跑、跳、投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的运动技能,如急行跳远、侧向助跑跳高、双手前掷实心球等。通过对这些细化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学生能够丰富锻炼身体的方式,提高力量、速度、灵敏度、柔韧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培养自信、坚毅、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并为后面的专项技能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9岁左右。从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力不够稳定且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不完善,在进行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每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从生理特点来看,三年级学生正处于速度素质、灵敏素质等指标发展的敏感期,即最佳发展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发展。从学习现状来看,三年级学生通过前两年体育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了上体育课的要求,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虽然在一二年级已经对基本身体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学习,如投掷,已经学习了自认挥臂、自然投掷动作,但到了三年级对这些技术能力的要求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如动作精细化,重视灵敏性、协调性。因此,对该年龄段的学生应多采取直观示范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田径:跑、跳、投”主题大单元教学计划 课 次 学 习 主 题 运动能力学习 目标 基本部分 学习活动 练习活动 比赛活动 1 模仿动物走与游戏 发展学生观察、想象和模仿的能力,体会各种姿势的走,体验模仿的乐趣,提高走的能力。 通过练习,掌握正确的走的动作方法,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活动:快乐动物园 【学】学习四种小动物走的动作:大象、小猴子、小鸭子、大熊。 1.学生认真观察动物走路的姿势。 2.明确动物走路姿势。 3.按教师的要求模仿四种动物走路;发挥想象力,自行模仿小动物走路。 4.结束后进行展示互评。 小动物大冒险 2 顶沙包走与游戏 通过学习,强化学生行走中头正、腰直训练,上下肢协调配合以及矫正走步时低头、含胸、弯腰等错误动作。 掌握正确走的动作方法,提高学生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发展腿部力量。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锻炼学生勇敢、果断、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活动:穿过小树林(直线、曲线) 【练习方法】学生分四路纵队,头顶沙包,先通过小树林中的直线区域,再通过小树林中的曲线区域(绕过标志桶),到达终点。 【要求】走的过程中不能碰到标志桶。 活动:通过独木桥 【练习方法】学生成两路纵队,头顶沙包,依次通过“独木桥”(平衡木)。 【要求】身体保持一条直线,手臂抬起控制平衡,注意安全。 1.学生认真听游戏方法及规则。 2.认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