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37750

5.2 土壤的形成 暑期特训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日期:2025-10-0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5334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一册,必修,2019,教版,土壤,地理
  • cover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2 土壤的形成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16) 【A基础培优练】 时间:30分钟 总分:51分 (知识点1:成土因素。知识点2:土壤剖面)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紫色土主要由在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快速风化发育而成,富含磷、钾等营养元素。紫色土水土流失快,土层浅薄,土壤剖面上、下差异小。据此完成第1~3题。 1.形成紫色土的砂岩中可能发现(  ) A.霸王龙化石 B.笔石化石 C.三叶虫化石 D.猛犸象化石 2.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坡向 C.生物 D.成土母质 3.紫色土剖面上、下差异小,是由于(  ) ①地表枯枝落叶多 ②成土母岩风化快 ③土层侵蚀快 ④土壤发育时间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1、2]云南昆明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山区进行红壤野外观测实践,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下图为该小组撰写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和绘制的土壤剖面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报告及剖面图的两处明显错误是(  ) ①腐殖质含量低 ②通气透水性好 ③淀积层和淋溶层位置 ④母质层和母岩层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红壤形成过程中(  ) ①成土母质决定淋溶层厚度 ②生物是其有机质主要来源 ③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④地形坡度影响其土层厚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知识点2]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为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表。读表,完成第6~7题。 深度/厘米 氮/(毫克/ 千克) 磷/(毫克/ 千克) 钠/(毫克/ 千克) 镁/(毫克/ 千克) 0 128 340 30 10 20 91 265 45 10 50 84 283 56 8 6.表中受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 A.氮 B.磷 C.钠 D.镁 7.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 A.地下水水位下降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肥力下降 D.土壤盐渍化加剧 [知识点2]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水分成为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当地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主要造林树种有刺槐、油松等。下图为该地不同坡向的刺槐林地、油松林地土壤含水率与月降水量统计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8.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造林地是(  ) A.阴坡刺槐林地 B.阴坡油松林地 C.阳坡刺槐林地 D.阳坡油松林地 9.当地不同坡向林地土壤含水率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植物需水量 D.冻土层厚度 10.该地雨季土壤含水率较低,最可能的原因是雨季(  ) A.土壤紧实,不利于雨水下渗 B.暴雨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C.雨热同期,蒸发和植物蒸腾旺盛 D.晴天日数少,太阳辐射弱 [知识点1]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广泛,其中46%为不连续状态,且通常具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下图示意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区碳储量来源。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环北极地区冻土层中有机碳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植被凋落物不易分解 B.湿地广,固定有机碳能力较强 C.冰川大量融化,有机碳释放量大 D.土壤呼吸作用强,吸收有机碳多 12.北极陆地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知识点1、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简称土壤微生物量碳)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 000立方微米的微生物体内碳的总和。下图为内蒙古温带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引起内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在水平地域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温度 C.降水量 D.耕作制度 14.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主要是因为越往深处土壤(  ) A.有机质含量越少 B.通气状况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