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37759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综合检测卷 暑期特训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24620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五,地理,一册,必修,2019,教版
  • cover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考生号: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风化壳是风化作用后残留在母岩之上的风化产物。图1中灰色区域示意风化壳的厚度差异。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热带草原带植被的典型特点是(  ) A.叶片宽大 B.垂直结构复杂 C.板根发达 D.季节变化明显 2.图中(  ) A.热带森林带降水量大,风化强 B.荒漠带蒸发量大,风化强 C.亚热带森林带气温高,风化弱 D.苔原带蒸发量大,风化弱 图2 榕树为常绿乔木,喜光热、生长较快,榕树主干和侧枝上常产生许多须状的气生根,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但每年都有大量的榕树被风吹倒。我国自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即榕树种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为北界。图2为榕树景观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榕树种植以吉安为北界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土壤 D.降水 4.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  ) A.树冠扁窄、树根浅 B.树冠扁窄、树根深 C.树冠广展、树根深 D.树冠广展、树根浅 气候作为地理环境因子之一,使植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并通过叶片的大小、颜色等体现出来。图3示意世界不同地区植物叶片形态,其中叶片①较大,全年呈深绿色;叶片②以小叶为主,质地薄,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叶片③常绿、叶小、厚革质;叶片④呈针状、叶小。据此完成第5~7题。  ①橡胶树   ②杨树   ③橄榄   ④松树 图3 5.具有①、②、③、④叶片形态的植物分别适宜生长的地区可能是(  ) A.印度尼西亚、中国华北地区、西班牙南部、俄罗斯东部 B.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东部、西班牙南部、中国华北地区 C.西班牙南部、中国华北地区、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东部 D.西班牙南部、俄罗斯东部、印度尼西亚、中国华北地区 6.由叶片③的特征可推测当地(  )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寒冷干燥 7.叶片①和叶片②的颜色存在季节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图4为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据此完成第8~9题。 图4 8.图示植被类型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红树林 C.草本植被 D.荒漠植被 9.漫画中植被具有的特征是(  ) A.枝叶稀疏 B.革质叶片 C.板根、茎花 D.叶片宽大 基于卫星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和印度主导了过去二十年的全球陆地“变绿”(植被叶面积增加)。下表是森林、农作物及其他因素对中国和印度植被叶面积增加的贡献率(单位:%)。据此完成第10~11题。 国家 森林 农作物 其他 中国 42.0 32.0 26.0 印度 4.4 82.0 13.6 10.由表可知,对我国植被叶面积增加贡献最大的是(  ) A.林地 B.沙地 C.草地 D.农用地 11.导致全球陆地“变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干 B.土地利用方式改变 C.自然植被破坏 D.大气成分变化 图5 图5为两种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与图中Ⅰ、Ⅱ、Ⅲ、Ⅳ土壤剖面对应正确的是(  ) A.Ⅰ—淋溶层 B.Ⅱ—母质层 C.Ⅲ—淀积层 D.Ⅳ—腐殖质层 13.与森林土壤相比,草原土壤腐殖质层发育较厚的原因包括(  ) ①草原植被生长周期短,有机质补充稳定 ②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 ③昼夜温差大,基岩风化物多 ④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与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相比,造成荒漠土壤发育程度较差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物 B.气候 C.地形 D.人类活动 图6 图6为土壤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