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2025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 (第二次) 思想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破不立”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一以贯之的哲学思想。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共产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再到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可见,中国共产党 ①具有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和历史主动性 ②通过自我革命提升了在新时期的执政能力 ③拥有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高瞻远瞩和坚定决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民营经济在党的鼓励、支持、引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原则到“两个毫不动摇”纳入基本方略,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这主要是基于 ①生产关系先于生产力发展 ②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③制度创新需符合主观需求 ④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民营经济促进法写入了全国人大 2025 年立法规划,这将是我国第一部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而制定的专门法律。目前,该法的立法历程如下: 立法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立法起草 司法部、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组建立法起草工作专班,研究起草法案,组织专家研究,分赴地方调研,数易其稿 意见征求 2024年10月10日至2024年11月8日,法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法案进行进一步审议和修改 草案审议 立法法规定,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三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2024年12月、2025年2月,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 由这一历程可判断 ①党发挥了领导立法、维护法律权威的核心作用 ②制定该法是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长远考量 ③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④立法程序合法合理,能增强法律公信力与认同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国古代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 “社会的发展最终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整个世界历史也是为‘人作为人’做准备的历史”。毛泽东也指出: “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只要给他们谋利益,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自然相信你、支持你”。由此可知 ①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来源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具有超越时代和国别的普遍价值 ③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④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是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我国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据此回答5~7题。 5.产品碳足迹是指某个产品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释放的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总量。欧盟《新电池法》规定,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制造商、材料成分、可回收物、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①企业强化碳管理→创建绿色生产系统→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②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加速资源优化配置→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③短期环保成本上升→倒逼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④国家加大环保研发投入→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图展示了动力电池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活动、能源流动、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帮助理解产品碳足迹的概念。 上图信息启示我们,要降低动力电池碳足迹,应做到 ①摒弃传统生产模式,创新重构生产模式 ②把握联系的主观性,建立各环节协同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