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348402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 (共3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366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古诗词
,
2024-2025
,
必修
,
选择性
,
语文
,
高中
(
课件网
) 《燕 歌 行》 高适 解题: 燕歌行,是乐府古题,是汉魏乐府音乐中一支曲调。最早用这曲调填写歌词的是曹丕。 曹丕的《燕歌行》写的是一个女子思念情人的旷怨之情。高适沿用了这个乐府旧题,但在内容上却突破了以往的传统。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可能就是那一带的民歌曲调。 “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体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较长。 知人: 高适,字达夫,河北景县人。开元19年高适到了北方边疆,参加征服契丹的战争,他想在边塞寻找一个报国立功的机会。在这段时期内,他熟悉了边塞和边塞生活,并写下了不少边塞诗,表露了他对当时边境战争的看法和希望,以及为国立功的抱负。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史称“高岑”。 高适的边塞诗,气骨遒劲,笔力浑厚,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征战生活和他报效国家的热情,对唐朝军队内部的黑暗现象,揭露的也很深刻。 论世: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 代表: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内容: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 常见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艺术特点: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写作背景: 唐开元十八年,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二十四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结果大败。开元二十六年,赵堪、白真陀罗假传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高适有感于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 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 ——— 事:战争 人:将帅 士卒 征人 思妇 景:塞外秋景 初读诗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对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将领受命率兵出征,局势紧急,战火蔓延。 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遮天蔽日、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写出了边地自然环境的恶劣,而敌人的进攻却如暴风骤雨般猛烈,可看出官兵处境的险恶。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营帐,流连声色———苦乐不均,死生迥异。 暗示了必败的原因———从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29)
《百合花》课件(共4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25-09-29)
广西柳州市铁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09-30)
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9-29)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2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