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49772

统编版七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四首(二)《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

日期:2025-11-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5次 大小:182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贾生,泊秦淮,四首,古诗
  • cover
统编版七下语文复习课外古诗四首(二) 《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主题思想: 诗人通过写夜泊秦淮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对统治阶级不顾国家安危,沉迷于享乐生活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重点赏析: 这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首句中,两个“笼”字引人注目,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图,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第二句点题,点明夜泊的地点,为下句看到的景物做铺垫。诗人在最后两句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未来的命运联系起来,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的统治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本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实例赏析: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笼”,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清的气氛.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作者借占讽今,抨击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刈国家命运的关怀和 3、 全诗创设出一种( 冷清愁寂 )的氛围。 贾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 汉文帝求贤,在宣室中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主题思想: 这首诗写的虽是汉代的事,但其实是托古讽今,讽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重点赏析: 首句的一“求”一“访”,似乎能够表现出汉文帝的诚意。次句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三、四两句,笔锋一转,抓住“虚前席”“问鬼神”这两处细节,在议论中把讽刺君王昏庸和伤叹贤士怀才不遇两方面的意蕴融为一体,足见其思想深刻、构思新颖。 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揭露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实例赏析: 1、主旨:托占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2、艺术特色:先扬后抑、议论精 3、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正面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一“求”一“访”表现了汉文帝对人才的什么特点? 特求贤若渴和虚怀若谷(先扬后抑) 4、“贾生才调更无伦”赞美什么? 贾生才华橫溢,无与伦比。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翻译: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