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50506

【课堂无忧】3.12 地表雕刻师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113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课堂,无忧,3.12,地表,雕刻师,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五年级科学上册 12.地表雕刻师(苏教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通过借助模拟活动认识到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流水、风、温度变化等外部自然力量也在缓慢改变着地表形态。 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理解外部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方式,能说明岩石的三大成因。 探究实践: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外部自然力量的作用,了解“模拟”这一科学探究方法。 态度责任:乐于模拟外部自然力量改变地表的过程,为后续认识岩石循环、化石成因奠定基础,有利于深化认识、提高开发与使用模型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从模拟实验中学习,理解作用方式,说明三类岩石的成因。 难点:说明自然力量的作用方式和三类岩石的成因。 教学内容 本课承接本单元前面三课,重在探讨改变地表的外部自然力量,揭示岩石的三大成因,起到总结延伸的作用。学生将借助模拟实验认识到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流水、风、温度变化等外部自然力量也在缓慢改变着地表形态。学习本课,能促进学生整体认识导致地表变迁的内部力量和外部自然力量,为后续认识岩石循环、化石成因奠定基础,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提高开发与使用模型的能力。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初步认识外部自然力量也会改变地表形态,通过课文直接告诉学生“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风、水、冰、温度变化等外部自然力量也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第二部分是探究外部自然力量如何改变地表形态,如温度变化和风对地表的影响,意识到水、冰、风、生物和重力将岩石、土壤和沉积物破碎成较小的颗粒并使它们四处迁移。第二部分共安排了三个小活动:一是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温度变化会使岩石碎裂;二是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风对地表的影响;三是识别图片中改变地表的外部自然力量。 第三部分安排了两个小活动:一是阅读资料,认识岩石的三大成因;二是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PPT与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材料(坩埚钳、页岩或石灰岩薄片、酒精灯、火柴、冷水);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的实验材料(托盘、石子、玉米粉、玉米碎粒、吸管数根);模拟变质岩的形成的实验材料(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或超轻黏土、两块塑料垫板)。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外部力量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外部力量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地球表面的变化有大有小、有快有慢。相较于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地球内部力量带来的地动山摇大地裂变,风、流水、冰、温度变化等外部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速度缓慢得多。 1.太阳带来源源不断的热能,代表温度变化这种外部自然力量。岩石经过白天太阳的暴晒,表面温度升高,内外温差会导致岩石各部分膨胀不同,当夜晚温度降低,岩石又会发生收缩。长年累月,岩石不断地膨胀和收缩,最后无法承受而产生裂缝甚至破碎。 2.风有力量,既能携带沙砾磨蚀大岩石的底部,也能将小的碎石、沙砾、土壤颗粒搬离原来的地方。在风力作用下,由于岩石的不同特性,可形成不同的风蚀地貌形态。如雅丹地貌、风蚀蘑菇、沙漠、戈壁等。 3.流水和海浪都有力量,一方面能携带水中沙砾持续磨蚀、切割、冲击大岩石的水下部分,改变河道形状;另一方面能利用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分解岩石。此外,岩石碎块被雨水冲刷到山脚下,一些碎石落入河中,被河水长时间地冲刷,棱角在不断地摩擦中变光滑了,就变成了圆圆的鹅卵石。流水会形成很多独特的地形地貌,如冲积平原峡谷沟壑、海边悬崖、溶洞、天坑、河滩等。 4.冰川在岩石表面移动的过程中,会磨蚀岩石,破碎岩石的表层。 设计意图: 课文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