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51178

20.《青山不老》教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231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山不老,教案
  • cover
《青山不老》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评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活动中,一大批英雄劳模们的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获得一致公认。而出乎意料之外,一位晋西北默默无闻的山野老农,这个手端一杆旱烟锅的瘦小老头,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提名,推荐人是著名的新闻记者梁衡,他是这样描述的: 老人姓高,名富。我对他怀有无尽的敬仰。这个平凡的人让我领悟了一个伟大的哲理:青山是不会老的。———梁衡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山野老农,走进这座不老的青山。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 1.介绍作者。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政论家和科普作家。曾任《内蒙古日报》《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2018年12月,梁衡荣获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 2.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查生字词。 参天 树梢 肆虐 盘踞 拐杖 荡漾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三、品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 15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学生可能对“亩”这个单位不太熟悉,教师可简单介绍:老人造的3700亩林网相当于2467000平方米,以每10平方米栽一棵树计算,需要栽种246700棵树,15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这是多么漫长的坚持,这是多么伟大的奇迹! 2.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思考: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1)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2)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志:文字记录;县志:记载一个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风大的时候,能够吹的逆风而行的牛马使他们倒退着行走,有时候还能把他们吹到两三丈的高度再掉下来。 (3)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