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时《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法的过程,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3.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核心素养: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人民币教具(元、角纸币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问题(5 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超市购买牛奶的视频,呈现甲、乙两个商店的牛奶销售信息:甲商店 5 袋牛奶 11.5 元,乙商店 6 袋牛奶 12.6 元。 问题驱动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家商店的牛奶更便宜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需要知道每袋牛奶的价格) 板书问题: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元?乙商店牛奶每袋多少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0 分钟) 1. 探究甲商店牛奶单价 自主思考:“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如何计算甲商店每袋牛奶的价格。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你的想法写在学习单上。”(学生可能会想到将 11.5 元转化为 115 角进行计算,或者尝试列竖式计算) 小组合作 任务:组内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重点讨论 “如何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 以及 “竖式计算中小数点的处理”。 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算法,如单位换算法、分解法、竖式法等。 全班展示 小组代表汇报算法。例如,有小组可能会说:“我们把 11.5 元换算成 115 角,115÷5=23 角,也就是 2.3 元。” 另一小组可能展示分解法:“11.5 元 = 10 元 + 1.5 元,10÷5=2 元,1.5 元 = 15 角,15÷5=3 角 = 0.3 元,2+0.3=2.3 元。”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将小数问题转化为整数问题来解决) 2. 竖式计算探究 提出问题:“如果直接用竖式计算 11.5÷5,应该怎样算呢?” 教师引导:边板书竖式边讲解: 先按整数除法计算 115÷5,商 23。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 23 表示 23 角,也就是 2.3 元,那么商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启发学生发现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自主尝试:学生在学习单上用竖式计算 11.5÷5,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竖式书写是否正确,小数点的位置是否准确。 小组讨论:“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结合元、角的换算,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如余下的 1 表示 1 元,转化为 10 角后与 5 角合起来是 15 角,即 1.5 元,也就是 15 个 0.1,除以 5 得 3 个 0.1,即 0.3,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齐) 3. 探究乙商店牛奶单价 自主挑战:“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的方法,独立计算乙商店每袋牛奶的价格 12.6÷6,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计算过程。”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展示竖式计算过程,重点说明商的小数点的处理方法。 比较判断:“哪家商店的牛奶更便宜?你是怎么比较的?”(2.3 元>2.1 元,所以乙商店的牛奶更便宜) (三)迁移应用,深化理解(15 分钟) 1. 文具店钢笔价格比较 问题呈现:出示星星文具店和阳光文具店钢笔的销售信息:星星文具店 3 支钢笔 19.5 元,阳光文具店 2 支钢笔 13.6 元。 合作要求 先独立计算两家文具店每支钢笔的价格,列竖式计算。 小组内交流计算结果,讨论 “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汇报交流:小组展示计算过程,比较哪家文具店的钢笔更便宜,并计算每支便宜多少元。 2.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 “这箱矿泉水一共 28.8 元,每瓶多少元?”(24 瓶) “赵奶奶用 20 米红线编了 8 个‘中国结’,还剩 9.6 米,平均每个‘中国结’用多少米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