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63625

第24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434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4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 cover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诗句的节奏与情感基调。 2.理解诗歌的对比结构,明确诗中 “两种人” 的形象特征。 3.体会诗人对鲁迅的赞美与缅怀之情。 4.形成对 “生命价值在于为人民服务” 的初步认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对比结构,明确诗中 “两种人” 的形象特征。 2.体会诗人对鲁迅的赞美与缅怀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小结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那是鲁迅逝世9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写下的纪念鲁迅的文章。在鲁迅逝世13周年时,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臧克家是怎样纪念鲁迅的。(板书: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二、基础学习 1.作者介绍 臧克家(1905—2004),笔名少全、何嘉,中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代表作品:《烙印》《罪恶的黑手》《古树的花朵》《凯旋》。 2.创作背景 我和鲁迅没有见过面,也没有通过信,这首诗是参观了他的故居归来有感而写的,这岂不是“即兴”之作?是的,它是“即兴”之作,但是我写它确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深刻的思想感受的。所以,它的思想内容是深厚的,耐人寻味的。两种人、两种人生观的鲜明对比,使它有着永恒的意义,所以受到读者欢迎,反应强烈。 ———《臧克家文集 第12卷》 设计意图:通过已学课文自然引入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创作背景,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随文识字) xiǔ 不朽 (2)学生自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诗歌标题“有的人”是什么意思?“有的人”的人生观有什么不同? 预设:“有的人”指的是两种人。一种是压迫人民,作威作福的人。一种是像鲁迅那样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人。 3.梳理诗歌的结构。 预设:第1节写了有哪两种人,第2-4节写了这两种人的不同人生观,第5-7节写了这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设计意图:在自读中掌握诗歌大意及结构。借助读诗,使学生感悟“有的人”其实指的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 过渡: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看看吧! 四、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朗读诗歌,说说两种人的不同之处,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2.探究方法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内交流。 (2)对比朗读对应的两节,结合补充资料,说说两种人的区别,重点体会鲁迅的人物形象。 (3)组内交流第1节中“活”与“死”的不同含义。 (4)选派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引导、总结。学生再次朗读,体会鲁迅精神。 3.探究活动 自由朗读诗歌,说发现。 引导: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点拨:从每节诗歌描写的内容,所要表达的爱憎情感等角度思考。 预设1:每一节都写到两种人,每一节都是两种人的对比。(板书:对比) 预设2:诗中小节之间的内容是相对应的:第2节和第5节;第3节和第6节;第4节和第7节。 对比朗读对应的两节,感受两种人的区别。 (1)学习第2节和第5节。 ①引导学生用两种形式朗读。 竖着读:读完第2节,再读第5节。 横着读:读完一类人,再读另一类人。 第2节 第5节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的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人民把他摔垮; 有的人 给人民作牛马的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人民永远记住他! ②学生说说两种人的区别。 有的人:作威作福。 有的人:一心为民、甘愿为民牺牲。 ③补充资料,加深学生的感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鲁迅《野草》 回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