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70470

14.2 《变形记(节选)》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40247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2,变形记(节选),课件,47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弗兰茨·卡夫卡) 一个人变甲虫的故事 教学重点 1.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流派,学习表现主义的写作手法。 2.分析格里高尔变形前后自己及周围人一系列变化,突破人物分析和情节把握。 3.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和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深入探究小说主题。 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教学难点 卡夫卡(1883年-1924),奥地利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鼻祖,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卡夫卡开创了现代主义之一的象征手法,其小说相当数量的短篇本质上是智慧寓言,无需探求寓意,仅仅是智慧的一种形式。代表作: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等。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表现主义大师 【卡夫卡】 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无法达到父亲对他的期望。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1924年逝世。 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卡夫卡的作品文笔明净而想象奇特,常用寓言体。寓意丰富而晦涩。 他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 卡夫卡被许多20世纪文学流派追奉为先驱。有一个词语,即卡夫卡式的,就是用来描述生活中像卡夫卡作品里那样离奇的现象。 作品特点及影响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现代派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是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流派,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 其特点有:①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激情;②舍弃形象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③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④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⑤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私欲的“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 【表现主义】 《变形记》创作背景: 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而当时的布拉格正处在激烈的民族冲突与动荡中,“社会主义、犹太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以及一切虚假的世界主义等各种信念都相互冲突”。 《变形记》中萨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作者家庭背景: 卡夫卡父母都是讲德语的犹太人。父亲海尔曼原为乡下屠夫的儿子,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