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教案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人地协调观:根据埃及的位置、气候,河流等分析工农业特征。 综合思维:分析埃及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区域认知: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 地理实践力:根据景观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埃及的旅游资源及特点。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能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文字材料,能归纳埃及的工农业发展状况和特色旅游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埃及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 2.埃及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当地人口、工农业的影响。 【难点】 分析埃及气候、河流等对其工农业及人口城市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 日本:1课时。 本节教材重点突出,关联性较强,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1课时,整体采用“材料导入—探究学习—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方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 材料导入:充分运用课本上的“发现”材料“生命之河”,以尼罗河为线索,引出与尼罗河相关的国家———埃及; 探究学习:给出埃及地形分布图,读图描述埃及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读埃及地形分布图,动手在图上找出埃及的领土构成,重要海洋、河流、半岛等,分析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 小组合作:4~6人为一小组,给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埃及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结合图文材料,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分析这种气候环境下埃及的工农业发展状况; 自主学习:阅读图文材料,了解埃及的特色旅游景点的分布,分析埃及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材料导入 【发现材料】出示“生命之河”图文材料。 【提出问题】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处于那个国家? 阅读、思考、联想、回答。 通过新颖的图文材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充满好奇探索欲望中引出新课内容。 过渡 被称为“生命之河”的尼罗河主要流经埃及,让我们走进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非洲国家。 环节二 探究学习 一、地跨两洲 【展示图片】埃及地形分布。 【提出问题】读图: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埃及地形分布。 【提出问题】1.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尼罗河、开罗、西奈半岛。 2.为什么说埃及是地跨两洲的国家? 3.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展示图片】埃及地形分布、开罗老城区景观 【讲解知识】埃及面积 100.1 万平方千米。2021年人口1.04 亿人,其中90%以上是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以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观察图片,结合地理位置描述方法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并归纳其位置的重要性。 给出各种地图,培养学生通过读图,提升获取信息能力、读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落实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归纳总结:埃及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处于22°N~30°N,低纬度,25°E~35°E,东半球;非洲东北部,亚洲西南端。 埃及地跨两洲:是亚、非两洲的陆路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埃及面积:100.1万 ,人口1.04亿(2021),首都:开罗。 过渡 埃及黄沙漫漫、沙漠广布,它的地理位置对其气候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环节三 小组合作 二、沙漠广布 【小组活动】分析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图片】埃及地形分布、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埃及尼罗河流域灌溉区分布。 【提出问题】 1.读图:描述埃及的地形特征。 2.读图,说一说埃及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对埃及有何影响? 3.为什么尼罗河在埃及被称为“生命之河”? 【组织总结】 1.分组指导,查看学生的讨论情况,询问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