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75754

河南省南阳六校(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29041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期末,图片,试卷,历史,考试
    天一大联考 2024一2025学年(下)南阳六校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 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拔根据材料中宫殿基址的规模与规划、青铜礼器、手工业分工及墓葬等级差异可知,当时社会权力集 中、阶层分化和礼制规范符合早期国家形态初步形成的特征,D项正确。仅凭材料不能体现手工业技术体系完 各,排除A项;幕葬遗存和礼器具有一定的神权色彩,但无法反映材料中所有现象,B项排除:虽然当时手工业 出现专业化(如青铜器、绿松石作坊),但“与农业完全分离”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2.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商王巡行地方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 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拔材料中“军事据点”“王赐贝”体现商王恩威并施的统治手段,符合商代内外服制度下维系方国臣服 的政治逻辑,反映出商王带“子姓”巡行地方的目的是威慑辖地势力、显示统治权威,B项正确。商王巡行各地 是出于政治目的,排除A项:商王巡行地方并不会扩大商朝的统治疆域,C项错误;材料更侧重于社会治理而非 祭祀山川,排除D项。 3.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近代以来南阳出土大量的汉画像砖(石)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拔根据材料可知,胡人进献良马体现了边疆民族交流,战争画面反映出军事防御,屯垦场景展示了边 疆开发,这些画像砖(石)虽为艺术创作,但为研究汉朝边疆的民族关系、军事举措、经济开发等状况提供了重 要资料,C项正确。“真实还原”“全貌”表述过于绝对化,这些汉画无法涵盖汉朝边疆治理的各方面,A项带 误;这些画作为艺术创作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现象,其经过艺术加工,“可靠证据”表述夸大,B项错误; 这些画像砖(石)反映的胡人进献、战争、屯垦等与边疆相关内容,并非是为突出汉代文化艺术成就,D项与材料 主旨不符,排除。 4.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隋唐时期的历法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 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可知,印度天文算法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天文知识相融合,推动了中国天 文学发展,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僧一行在吸收外来知识基础上创新,制定《大衍历》,体现科技进步;日本 遣唐使学习并带回《大衍历》影响本国历法,体现中国文化的传播,A项正确。日本学习中国说明当时中国有技 术优势而非全面领先,且材料未涉及“全面超越”,B项错误;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主要是唐朝国力强盛、文化昌盛 的结果,并非使节往来所造成的,排除C项:材料中技术传播除遣唐使(官方交流)外,还有丝绸之路等多元渠 道,并非“完全依赖宗教人员往来”,排除D项。绝密★启用前 4.隋唐时期,印度的天文算法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天文知识相互交融,为中国天 天一大联考 文学发展注入新元素:僧一行借鉴外来技术加强天文观测,制定了《大衍历》,其精度远超前 2024一2025学年(下)南阳六校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代历法,对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推算更为精准。日本遣唐使带回的《大衍历》对其历法的修 订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历 史 A.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推动科技进步 B.天文学发展全面超越了周边各国 C.使节往来推进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D.技术传播完全依赖宗教人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