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9125

(东莞市中学历史教学能手微课)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之《七七事变》(26张PPT和1个视频)(微课课件+微课教学设计+微课视频)3份打包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544321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微课,视频,能手,全民族抗战的兴起,3份,教学设计
    “七七事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七七事变”的基本史实;理解“七七事变”是日本蓄意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七七事变”视频,感受“七七事变”的紧张氛围,了解“七七事变”的基本史实;通过对文字、图片等历史资料的解读,理解“七七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 情感与态度 通过了解中国守军英勇抗敌的表现,激发爱国热情;通过展示“七七事变弹坑遗址”与卢沟桥照片,警示“勿忘国耻”! 重点 “七七事变”的基本史实 难点 “七七事变”是日本蓄意发动的侵华战争 教材分析 “七七事变”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第一目“卢沟桥事变”的内容,“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七七事变”在本单元和本课中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21cnjy.com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日本侵华的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历史学习技能,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能结合文字、图片等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初二学生处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恰当、理性的引导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十分重要。2·1·c·n·j·y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七七事变”视频。 “七七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是中国最沉重的一段历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翻开这一段沉重的历史,从史料中探寻日本蓄意发动“七七事变”的罪证吧!  21*cnjy*com 【新课】 一、探寻日本蓄意发动“七七事变”的罪证 日本法西斯上台后,加快了对外侵略的步伐。大肆扩军就是扩大侵略战争的重要表现之一。请看以下材料:21教育网 材料一 “到1936年初,日本陆军常备兵力从1930年初的25万人增至40万人。”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群众-出卷网-,1986年版,第69页) 材料二 “据1936年9月22日《申报》讯:华北日驻军总数已达1.4万人以上。” 从以上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加速了对外侵略的步伐,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日本蓄意发动“七七事变”的罪证之一: (一)日本大肆扩军备战、意图扩大对外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增加华北驻华日军,对华北虎视眈眈,并且对北平与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道--卢沟桥--进行了一系列的挑衅性的军事演习,在军事上对卢沟桥进行了包围。请看材料:21·cn·jy·com 材料三 “(1936年)本年6月至7月上旬,步兵学校教官千田上校为普及新步兵操典草案,曾在卢沟桥城北面实施演习。北平及丰台部队的干部多数参加。”21·世纪*教育网 ———【(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印,第144页。】 材料四 “(1936年)7月下旬,日本驻屯军步兵旅第1团第3营强行进驻丰台。9月中旬,再次挑起两军枪击事件,逼迫宋哲元从丰台撤出中国驻军。”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中国地图-出卷网- 1993年版) 从以上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日军有针对性地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并且强占丰台,对卢沟桥形成了军事威胁之势。【来源:21cnj*y.co*m】 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日本蓄意发动“七七事变”的罪证之二: (二) 日军强占丰台、威胁卢沟桥 在对卢沟桥进行一系列的部署后,日本准备挑起卢沟桥事变。请看材料: 材料五 (卢沟桥事件)“有关出兵、作战的事宜,无一不是依照圣命(天皇的命令)进行的。” ———【(日)祢津正志:《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世界知识-出卷网-中译本,1988版,第129~130页。】2-1-c-n-j-y 材料六 “1937年7月7日19时30分,驻丰台日军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