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网) 1. (陕西咸阳秦都期末)下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B. 步骤②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C. 步骤③的目的是转运或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D. 步骤④为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 础 基 练 知识点1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A 2.(山西晋城阳城期末)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该实验能说明光合作用 ( ) ①需要光 ②需要二氧化碳 ③需要叶绿体 ④释放出氧气 ⑤能制造淀粉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③ A 3. (教材P30试一试改编)某小组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尝试在天竺葵叶片上做出恐龙剪影(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将天竺葵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 用黑色剪影纸将叶片双面遮光置于光下 C. 叶片的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D. 滴加碘液后恐龙剪影部分的叶片变蓝 D 知识点2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4. (河南周口太康期末)普里斯特利的一系列实验不能说明 ( ) A.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B.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C. 蜡烛燃烧消耗氧气 D.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 D 5. (山东德州夏津期末)下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鱼藻光合作用的装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可观察到装置内有气泡产生 B. 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 C. 本实验可验证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 D. 实验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 D 6. (山东聊城东阿期末)学习了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后,小雯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置了下图所示装置,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乙装置小烧杯内装的是M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装置钟罩透光,乙装置钟罩不透光 B. 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C. 该实验不需要提前对植物进行暗处理 D. 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M液体 B 知识点3 光合作用的实质 7. (广东中山期末)山药可供蔬食和入药,其块茎垂直向地下能生长1米多。块茎内的物质主要来自 ( ) A. 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B. 土壤中的有机物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 8. (四川成都中考)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某植物体内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 ) A.二氧化碳、水、氧气 B.二氧化碳、氧气、水 C. 氧气、二氧化碳、水 D. 氧气、水、二氧化碳 B 9. 【原创题·科技成就】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人工合成淀粉,合成装置示意图如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反应器”模拟的是叶绿体 B. 植物进行该过程时,除产生淀粉外,还产生氧气 C. 植物进行该装置模拟的生理过程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D.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能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提供帮助 C 知识点4 有机物的运输 10.(山东青岛市北期末)早春时节,玉兰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就开出了娇艳的花朵。花朵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 ( ) A. 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B. 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C. 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D. 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B 11. 【新情境·传统文化】《齐民要术》中记载“反斧斑驳椎之,名曰嫁枣”,即用斧背捶打树干,破坏枣树的部分结构a,阻止物质b向下运输,进而提高产量。其中a和b分别是 ( ) A. 导管、无机物 B. 导管、有机物 C. 筛管、有机物 D. 筛管、无机物 C 知识点5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2.(教材P35小资料改编)《吕氏春秋》提出,要“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这是我国先民对合理密植的应用,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 ) A. 能够减少肥料使用,降低成本 B. 便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