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 一、教材解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二课时内容《依法行使权利》,包括“行使权利有界限”和“维护权利守程序”两目。教材主要介绍了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接着介绍如何正确维护权利。通过对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的探究,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如何正确维护权利。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对学生进行权利边界意识和程序意识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并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化解矛盾纠纷。帮助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框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分类及重要性,人身自由的含义、分类及重要性,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分类。但是,他们对“如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概念还很模糊,学生还未能够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未能真正领会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部分同学不知道珍惜权利,不知道正确行使权利;义务意识、责任意识淡薄,不愿履行和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就需要基于这一基本学情,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权利义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明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2.道德修养:初步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理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3.法治观念:初步了解公民的权利,学会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权利意识,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4.健全人格:具有自立自强、理性平和、坚韧乐观的人格,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5.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民主实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如何正确维护权利 教学难点:正确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设置活动: 展示图文材料:司法部表彰299个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999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模拟人民调解员:言语引导,让学生化身人民调解员,为民间纠纷案件出谋划策。 1.仔细阅读材料,了解相关信息 2.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 3.跟随老师引导,进入课堂学习 环节一:广场舞之争探行使权利有界限 教学内容: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权利;公民行使权利守程序的作用和要求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材料:广场舞扰民之争 提问:请你充当人民调解员,查阅相关法律规定来劝说大妈们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条关于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力时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总结:宪法及相关法律对我国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言语引导,总结基础知识点———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权利 展示材料:某地关于规范开展广场舞活动的通知 提问:有了这些规范,大妈们可以怎样不扰民跳广场舞 播放视频:智能广场舞设备让广场舞不扰民! 总结知识点: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