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 《3.1人须有自尊》 教学设计 课题 3.1人须有自尊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下册 课标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特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第二单元《焕发青春活力》是一个聚焦于青春期学生自我认知、情感发展及行为塑造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通过三课内容一一第三课《人贵自尊》、第四课《自信给人力量》、第五课《人生当自强》一一系统探讨了青春期学生在自尊、自信、自强三个方面的成长需求与实现路径,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特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框为第三课第一框,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自尊的内涵,认识自尊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尊并尊重他人。通过具体案例和情境分析,让学生明白自尊不仅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开始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逐渐关注自我形象与他人评价,渴望在各方面展现自我。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惜青春时光》中,学生已经了解到青春期的身心变化,学会了如何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内容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认知的基础,也为他们理解自尊、自信和自强的概念提供了铺垫。但面对成长中的挑战与挫折,部分学生可能在自尊、自信、自强方面存在困惑,需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树立积极心态,培养坚韧品质。需要通过教师引导,理解自尊的内涵和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尊并尊重他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 核心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具备热爱伟大祖国、 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 中国 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 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奋斗的志向, 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学会做一个有自尊的人,对自我价值进行肯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 健全人格:掌握做自尊的人的表现,体现自身修养。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能够真诚面对自我,赢得他人的尊重。 重点 自尊的作用,自尊的人的表现 难点 自尊的人的表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数智融合点 导入新课 利用数字化平台播放“嗟来之食”视频,引发学生兴趣,为课程铺垫。 播放视频 思考: “嗟来之食”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引入课题:3.1人须有自尊 学生感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发学生兴趣,同时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数字化视频资源应用。 讲授新课 任务发布:通过在线平台(如钉钉班级群、腾讯课堂互动区)推送以下情景,学生以文字或语音形式提交回答: 情景1:如果老师让我在大会上发言,我会在衣着上穿得_____(上传衣着搭配图或文字描述)。 情景2:在公共场所,我之所以会约束自己的不良习惯,是因为_____(选择或填写原因:怕丢脸/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 情景3:有人当众叫我外号时,我会_____(选择或填写:直接制止/私下沟通/一笑而过等)。 情景4:父母、老师当众批评我时,我会_____(选择或填写:认真倾听/感到委屈/反驳解释等)。 智能分析:利用AI工具(如“问卷星”智能分析功能)统计学生回答,生成词云图或柱状图,展示高频答案,引导学生讨论共性。 2. 自尊初体验:互动问答墙 任务:在在线讨论墙(如“班级小管家”小程序)中,学生用一句话描述对“自尊”的理解,并点赞他人回答。 教师引导:选取点赞数最高的3条回答,结合教材定义进行点评,形成课堂共识。 【笔记】1. 自尊的含义和表现 【多媒体深度学习】 3. 视频与歌曲互动分析 任务发布:播放“晏子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