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94511

【核心考点集训】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课件(共18张PPT)--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5-09-2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8684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下册,四年级,北师大,PPT,18张,核心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下册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知识归纳 模块一: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一: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图。 2.画条形统计图时,可以用1格表示1个单位量,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相应的格数。 3.条形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画图时,要明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4.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和比较数据。 知识梳理 知识点二:认识复杂的条形统计图 1.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写清标题,明确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对象,确定1格所表示的单位量,并注意直条间的间隔要相等。 2.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用1格表示1个单位,绘制出的条形统计图比较大,既不方便,又不美观。可以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这样绘图、读图都比较简便。 3.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一组数据,只是表示的形式不同。运用横向、纵向对比观察的方法可以读懂条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三:认识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首先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横轴和纵轴,并标明相关数据,然后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最后标明数据。 知识梳理 知识点四:平均数 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平均数。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相比较的一个标准。 2.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从多的数量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量,使它们的数量相等。 (2)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即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 3.借助平均数可以对事物进行比较、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 模块二:例题讲解 【典例1】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制统计图 某工厂2023年上半年棉纱生产情况统计表如下所示。 (1)若要制作一幅统计图反映上半年每个月的生产情况,应先用( )统计图。 (2)若要反映出上半年中每月生产变化的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折线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条形 【典例2】折线统计图变化趋势 分析: 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是著名的“春城”。下面是昆明某日气温变化的统计图。 (1)图中数据显示每隔( )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①明确该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②找到折线上每个点对应的横轴上的时间,发现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 ③观察折线的整体走势,折线上升表示温度升高,折线下降表示温度降低。 1 8:00到13:00气温上升,13:00到14:00气温持平,14:00到16:00气温下降。 【典例3】用平均数分析数据并解决问题 分析:观察统计表发现,两个小组的人数不同,需要根据求平均数的公式,先分别求出两个小组1分跳绳的平均成绩,再作比较。 1.下面是四(1)班女生两个小组1分跳绳成绩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如果你是裁判员,你会判定哪个小组获胜 解答:第一小组:(120+101+142)÷3=121(个) 第二小组:(122+120+100+130)÷4=118(个) 121>118 答:如果我是裁判员,会判定第一小组获胜。 【典例3】用平均数分析数据并解决问题 解答:6位奶奶总年龄和:75×6=450(岁) 4位爷爷总年龄和:70×4=280(岁) 450+280=730(岁) 730÷(6+4)=73(岁) 分析: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先分别求出老奶奶和老爷爷的年龄之和,再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