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96388

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13852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闻一多,生的,说和,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 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 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 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行。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他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并握拳宣誓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 诗人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闻一多 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大师笔下的大师 巨人心中的巨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闻一多的 说和做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第1、2段 总起 第7-9段 过渡 第19、20 段 总结 第7段总结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特点: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第8、9段引出其作为革命家方面的特点:说了就做 总结上文,并对闻一多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第5段第一句“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总结了上文闻一多先生埋头研究,写成《唐诗杂论》的内容。 第6段的第一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引出了闻一多先生做《校补》和“古典新义”的这些成绩。 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讲;游行示威。 结构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18) 内容 特征 具体表现 目的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起草政治传单 最后一次讲演 参加游行示威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献身民主事业。 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第三段中哪一个词或者哪一个句子(细节描写)让你对作为学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