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 劝说需要一种正视问题的理性,不是视而不见,不是一触即发,而是思虑后合理的劝解;劝说需要一种正确的方式,不是制止和强行改变,而是疏导和引领;劝说也需要一份胸怀万物的气度,为苍生而忧,为万物而感,劝说是一门艺术。 学习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文言文。 2.群文拓展阅读,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进一步学习劝说的艺术。 3.学习人物的精神,汲取精神营养。 课文回顾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是北宋_____家、_____家。 《资治通鉴》是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到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政治 史学 编年 战国 1362 司马光 五代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qǐ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jí )更(gēng)/刮( guā )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课文回顾 * 课文回顾 1.权谓吕蒙曰: 2.当涂掌事: 3.辞以军中多务: 4.孤岂欲卿: 5.为博士: 6.但当涉猎: 7.见往事耳: 8.孰若孤: 9.蒙乃始就学: 10.与蒙论议: 11.即更刮目相待: 12.何见事之晚乎: 对……说 当权,当道 用 难道 从事 于是,就 讨论议事 另外 知晓 粗略的阅读 只 历史 与……相比,谁更 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辞 古: 今: 推辞 美好的词语 及 古: 今: 到了……的时候 以及 孤 古: 今: 古代王侯自称 孤独 更 古: 今: 另外 更加 博士 古: 今: 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等 但 古: 今: 只,仅仅 但是,表转折 课文回顾 课文回顾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 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 语气坚决 、严厉中见关心、厚望。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不悦、责备 现身说法 言辞恳切 吃惊,称赞 深感自豪 劝 才略大有长进 结友 大惊 鲁肃赞学 正面描写 就学 辞学 侧面烘托 孙权劝学 学 不可不学 涉猎、见往事 常读书,大有所益 吕蒙就学 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的可能性 学习的结果 课文回顾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向 点燃蜡烛 怎么 助词,的 哪一个…更 和 在黑暗中 拓展阅读 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怎么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爱好学习,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爱好学习,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亮;老年的时候爱好学习,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好啊!”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