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学一点礼仪》教学设计 课题 学一点礼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能够清晰知晓在打电话、使用筷子、握手寒暄、介绍他人等常见社交场景中的礼仪规范,并准确表述出来。2.掌握乘坐自动扶梯和电梯时的正确行为礼仪,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做出正确反应。3. 通过 “比一比” 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礼仪知识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在 “介绍的礼节” 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礼仪规范。 重点 1.梳理并牢记各类常见社交活动中的礼仪细节,如打电话时不能吃东西、喝东西;使用筷子的多种禁忌;握手寒暄时的顺序、力度和表情等。2.掌握介绍他人和被他人介绍时的正确流程和言行规范,包括介绍人的开场白、手势动作、介绍顺序,以及被介绍人的回应方式等。3.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遵循乘坐自动扶梯和电梯的礼仪规则,如让行、文明超越、有序进出电梯等。 难点 1.将所学的礼仪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克服在日常生活中因疏忽或习惯而产生的不文明行为,实现从 “知道” 到 “做到” 的转变。2.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礼仪知识,理解礼仪背后所蕴含的尊重、关爱他人的本质,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礼仪规范,而是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恰当、自然的礼仪反应,提升礼仪素养和人际交往智慧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周恩来总理的 “礼仪小故事” 同学们知道吗?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时,有一次遇到外国记者故意刁难,问: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而我们西方人走路抬着头?你们猜总理怎么回答? 总理微笑着说:“因为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当然要低头努力;而你们在走下坡路,自然要抬头啦!”总理的回答既礼貌又智慧,这就是礼仪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总理一样做懂礼仪的好孩子! 出示课题。 欣赏故事、思考 。 通过欣赏故事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心情话吧1.阅读陈叔叔的故事。 2.心灵悄悄话:(1)小军打电话时的行为有什么不当之处?(2)陈叔叔为什么拒绝小军的采访?(3)打电话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4)陈明的爸爸通过这件事想告诉陈明什么?小结:(1)小军在打电话时嘴里吃着食物、喝着饮料,导致说话过程中出现异常停顿,电话里传出咽东西和喝水的声音,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2)因为陈叔叔从电话中听到小军吃东西、喝水的声音,觉得这种行为没有礼貌,自己未被尊重,所以即使有时间也不愿意接受采访。(3)根据文中内容,打电话时不能吃东西或喝东西,避免在通话过程中发出影响对方的声音,以免让对方感到不被尊重。(4)陈明的爸爸想告诉陈明,打电话时吃东西或喝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二、心灵港湾1.为什么说礼仪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一个注重自身修养、注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有用且品学兼优的人。2.文中引用孔子、孟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话,有什么作用?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孔子的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说明礼仪是立身之本;孟子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表明尊重他人与被尊重的关系;赫拉克利特的 “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则突出礼貌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3.文中如何比喻语言表达中的礼仪?文中将语言表达比作气味 ——— 懂得使用文明用语的人,说话如 “香味” 般让人喜欢,相处融洽;反之,说话不文明、不注意场合的人,如 “臭豆腐” 的气味般令人难以接受。4.周恩来总理的例子说明了什么?周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