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40128

2、黄州快哉亭记 教学设计 (5)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60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黄州,快哉亭,教学设计
  • cover
2、黄州快哉亭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二、 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三、 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 为了使课堂教学符合“增效减负”的目标,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形式进行课前学习,提高预习的效率,增强自学能力。 1、阅读文章,搜集资料,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翻译文章,实现第一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 2、充分利用学生小组,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实现第二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 3、通过课堂点拨和课后订正,师生交流,彻底解决遗留问题,实现第三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 3重点难点 宋代的亭台记文情、景、理浑然一体的写作特色非常突出,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去读懂和欣赏这一类文章,将作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4.1.2学时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 4.1.3学时难点 掌握文中文言句式。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黄州快哉亭记 一、文学常识简介 一)介绍题名: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篇名 作者 旨趣与性质 桃花源记陶渊明 纯记叙文--纯寓言 岳阳楼记范仲淹 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 的抒情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同上;兼具叙述、议论、抒情 二)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第。著有《栾城集》 苏辙风格鉴定: 1.辙性沉静简洁,加以父兄之薰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 2.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三)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文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脑赛和不平。 二、整体感知 本文共分四个自然段,请概括各段大意。 1、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2、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3、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 4、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一)分析第一段 出:流出。始:开始。肆大:水流阔大。南、北:向南,向北。益张:越发盛大。浸灌:意思都是“注”。相若:差不多。即:靠近。为:建造。胜:美景。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1.本文第一段是从什么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 答:江水。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2.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 答: “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 眼界与心境:始宽 渐宽 全开 视角变化: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千里江流图 。 二)分析第二段 盖:大概。阖:通“合”。闭藏,消失。倏忽:忽然。玩:观赏,欣赏。举:抬。足:足够。 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所以……者:……的原因。睥睨:伺机夺取。骋骛:纵横驰骋。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后置) 1、从第二段里,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 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