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03095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课件(共50张PPT+音视频)

日期:2025-11-17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51次 大小:465860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音视频,PPT+,50张,课件,慰藉,心灵
    (课件网) 新疆克孜尔石窟外景 新疆克孜尔石窟 壁画 技乐图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甘肃敦煌莫高窟外景 悉达多太子割肉贸鸽图 敦煌莫高窟275窟 北凉 悉达多太子舍身饲虎 敦煌254窟 北魏 鹿王本生图 莫高窟257窟 北魏 敦煌莫高窟158窟 飞天壁画 唐 甘肃敦煌莫高窟 112窟 壁画 唐 甘肃敦煌莫高窟 彩塑一铺 第45窟 盛唐 麦积山石窟第44窟 阿弥陀佛 西魏 云冈石窟 第20窟释迦牟尼坐佛 北魏早期 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 心灵的慰藉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3 课 佛教艺术 【学习目标】 佛教艺术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佛教的产生、发展及中国佛教的美术形态和代表性作品,学会运用比较式鉴赏鉴别佛教造像的风格样式。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不同时期佛教造像的风格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佛教艺术的基础上,欣赏佛教文化,抒发心灵感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并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 重点与难点: 在中国佛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佛教造像本土化、世俗化的现象。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佛教又被称为像教。 【佛教的产生】 名称:阿育王石柱 时间:公元前245年 材质:青灰色大理石 法轮 倒置的莲花法座 印度佛教 笈多式佛像 犍陀罗式佛像 公元 1--2世纪 材质:黄斑红砂岩 约5世纪 1.肉髻上波浪式的鬈发 2.白毫 3.眉毛平直 6.唇薄 4.嘴唇下宽上薄 5.大耳垂 5.鼻梁与前额成一条直线 3.眼睑低垂 1.肉髻上密集的右旋式螺发 ⒈ 2. 3. 4. 5. ⒈ 2. 3. 5. 2.细而长的倒八字向上挑起的双眉 4. 6. 4.眼窝深 眼睑低垂 笈多式头像 犍陀罗式头像 笈多式立像 犍陀罗式立像 1.衣服宽大、衣褶深厚 1.衣服贴身、薄、衣褶U型等距排列 2.背光小、平滑 2.背光硕大、华丽 袒露右肩 通肩式袈裟 乌鲁木齐 新疆 克孜尔地区石窟 敦煌莫高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山西 济南 北京 河南 甘肃 大同云冈石窟 中国佛教 【中国著名的石窟】 新疆克孜尔石窟外景 新疆克孜尔石窟 38窟壁画 技乐图 中国佛教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带有异域特征 甘肃敦煌莫高窟外景 甘肃敦煌莫高窟112窟《西方净土变》局部壁画 唐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外景 麦积山石窟127窟正壁龛 佛像 北魏 麦积山石窟127窟右侧胁侍菩萨 左侧胁侍菩萨 北魏 麦积山石窟第44窟 阿弥陀佛 西魏 龙门石窟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远景 龙门石窟 卢舍那大佛 云冈石窟 第20窟释迦牟尼坐佛 北魏早期 【合作探究】 分析造像特点 比较造型不同 抒发心灵感悟 云冈石窟第20窟坐佛 北魏早期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唐代 佛教石雕 云冈石窟 北魏早期 龙门石窟 唐代 造型特点的不同 5尖 4.眼窝深眼圆睁 2.直 4.圆 3.微眯 2.弯 6.薄 5.饱满 7.薄 6.厚 1.磨光的发髻 1.波状纹的发髻 3.白毫 直且硬 端庄秀丽 云冈石窟北魏早期 龙门石窟唐代 【石雕艺术】 样式宽松文士风度 紧贴身体 袒露右肩 印度风格 造像特点:本土化 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 笈多式佛像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 造像发生了 什么变化? 青州龙兴寺背屏式佛像 视频 菩萨的造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北凉 初唐 中唐 盛唐 佛教彩塑 【合作探究】 北凉 初唐 中唐 盛唐 【合作探究】 北凉 初唐 中唐 盛唐 印度风格 褒衣博带 丰满圆润 亲切平和 造型变化: 世俗化、生活化 对外来事物的敬仰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活安定思想开放 注重表现现实人物 彩塑艺术 佛教造像的样式受当时社会观念的影响 佛教的美术形态:1.石窟寺 2.壁画 3.造像 佛教艺术是集建筑、雕塑和绘画于一体的艺术。它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民族传统风格相结合,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从魏晋南北朝的稚拙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