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05142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6119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章,三节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学生能够准确阐述生态退化的概念,详细分析其成因、类型及特点。 ⑵清晰理解生态修复的概念,熟练掌握其主要类型,并能举例说明我国重要的生态修复工程。 ⑶全面掌握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保护对象、划分方式及重要意义。 2.思想方法目标 ⑴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图表、数据等资料进行信息提取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3.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区域认知:通过对不同区域生态退化案例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存在差异,培养学生对区域特征的认知能力。 ⑵综合思维:分析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生态修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⑶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对保障国家安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⑷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建议,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课标教材 1.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探讨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教材首先介绍了生态退化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生态退化问题的严重性。接着阐述了实施生态修复的两种方式,以及我国开展的重要生态修复工程,体现了人类对生态退化问题的积极应对。最后介绍了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知识,包括概念、保护对象、划分及意义,强调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本节课内容紧密围绕生态保护这一主题,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生态保护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3.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 ①生态退化的成因、特点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②生态修复的类型及我国重要的生态修复工程。 ③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划分及意义。 ⑵难点 ①理解生态退化如何逐步演变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问题。 ②认识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深层意义。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环境问题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生态退化与国家安全之间的深层次联系,以及生态修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复杂地理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5 分钟) 展示图片: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马永顺伐木时期和植树时期的对比照片,以及小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变化前后的对比图片。 讲述:同学们,在 20 世纪 50 年代,马永顺创造了手工年伐木 1200 立方米的全国记录,成为伐木英雄。但多年的大量采伐,使得小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恶化。后来马永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领全家义务植树 5 万多棵,又成为植树模范。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马永顺的角色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我国发展战略的转变对保障生态安全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