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国家战略与政策》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学生能够阐述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主要战略与政策,如有效管控战略资源开发、加强战略资源储备、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其重要性。 ⑵详细说明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政策与措施,包括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环境风险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等,且能解释其对维护环境安全的作用机制。 ⑶准确说出推动公众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行动的主要途径,如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培养公众环境意识、推动公众参与资源和环境事务社会监督等,并能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 2思想方法目标 ⑴通过案例分析,学会从地理视角分析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的内在联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能够全面、系统地看待国家在资源和环境领域的战略决策。 ⑵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梳理不同战略与政策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它们在保障国家安全中的协同作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⑶在探讨公众参与途径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不同群体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作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人地协调观:深刻理解人类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保障资源和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是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增强对国家资源和环境安全的责任感。 ⑵综合思维:能够从多个维度(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分析国家战略与政策制定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这些政策实施后对资源、环境和国家安全产生的综合影响,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的资源和环境特征,理解国家战略与政策在不同区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施差异,认识到区域发展与国家整体安全的相互关系,培养对区域差异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 ⑷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调查、案例研究和模拟活动等,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行动。 二、课标教材 1.课程标准 ⑴结合实例,分析资源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⑵结合实例,分析环境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⑶结合实例,提出推动公众参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 2020 年版 2022 年 7 月第 3 次印刷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教材三第四章第二节。教材从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和推动公众参与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家在资源和环境战略与政策方面的重要举措,是对前面章节资源与环境安全相关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国际合作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图表,直观展示了国家战略与政策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我国的能源战略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政策内涵。同时,教材设置的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重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掌握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主要战略与政策及其实施的必要性。 ②掌握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政策与措施,以及其对维护环境安全的重要意义。 ③明确推动公众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行动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⑵教学难点 ①深入分析资源和环境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机制,从综合的角度理解国家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②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