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05156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76674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选择性,必修,第一章,第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学生能够准确阐述自然资源的概念,明确其应具备的条件,并能依据不同标准对常见自然资源进行分类。 ⑵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解释自然资源数量特征中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⑶运用实例,分析自然资源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划分指标,以及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对人类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 ⑷结合地图等资料,阐述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以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应对措施的意义。 2.思想方法目标 ⑴通过对自然资源概念、属性及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 ⑵在探究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区域认知:从区域角度认识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差异,理解这种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区域综合分析能力。 ⑵综合思维: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分析自然资源特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⑶地理实践力:通过绘制图表、分析实际案例等活动,增强学生运用地理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⑷人地协调观: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理解人类活动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课标教材 1.课程标准 ⑴通过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⑵运用图文资料,说明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⑶通过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 2020 年版 2022 年 7 月第 3 次印刷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教材三第一章第二节。教材首先介绍了自然资源及其属性,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初步的认识;接着从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三个方面阐述自然资源的特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特性;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探讨自然资源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本节课内容为后续学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等内容奠定基础,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教学重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②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特征。 ③说明自然资源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⑵教学难点 ①理解自然资源数量特征中的有限性和稀缺性的内在联系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②分析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济成本、环境成本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③探讨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综合影响,以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等措施的实施意义。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自然资源的科学概念、属性及特征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分析地理问题时,往往难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石油用途的材料。 “鄜延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提问:与北宋时期相比,现代社会石油的主要用途和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