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05157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49905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选择性,必修,第一章,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学生能够准确阐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⑵结合实例,清晰说明不同类型环境问题的表现,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退化等。 ⑶全面分析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危害。 2.思想方法目标 ⑴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 ⑵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掌握比较分析的方法,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3.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⑵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课标教材 1.课程标准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2.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 2020 年版 2022 年 7 月第 3 次印刷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教材三第一章第三节。教材从自然系统的特点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入手,阐述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接着详细介绍了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为后续学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等内容奠定基础。 3.教学重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 ②掌握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如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⑵教学难点 ①剖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理解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与人类活动影响之间的关系。 ②从综合的角度分析环境问题对不同方面产生的复杂危害。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学生也接触过一些与环境相关的内容,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环境问题涉及面广,成因复杂,危害多样,对于学生来说,全面深入地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仍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案例、直观的图像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升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3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一组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图片,如大气污染导致的雾霾天气、水污染引发的水华现象、森林砍伐造成的生态退化等。 播放一段关于环境问题现状的视频。播放结束后。 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能感受到环境问题的存在?”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直观感受以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环境问题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问题导学(5 分钟) 教师活动:在多媒体上展示以下问题: 什么是环境问题?它是如何产生的? 环境问题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环境问题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危害? 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进行初步思考。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课本上标注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