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第1课 搭建小型局域网 (教科版)七年级 上 1 核心素养目标 3 新知讲解 5 拓展延伸 7 板书设计 2 新知导入 4 课堂练习 6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8 01 核心素养目标 。 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认识到MAC地址的唯一性及其作为网络身份标识的重要性,理解伪造MAC地址的危害,初步形成安全、规范使用网络的意识。 能根据教室实际设备数量,设计并绘制星型网络拓扑图,计算所需网线及交换机端口数,动手搭建小型局域网并验证连通性。 通过对比不同连接方式的优劣,理解并选择高效的星型拓扑结构;分析交换机基于MAC地址的数据转发机制,体会抽象与自动化思想。 理解网络设备的物理形态与功能,通过观察网卡指示灯状态判断网络连通性,形成初步的物理网络连接感知能力。 02 新知导入 信息科技教室计划配备计算机、服务器、网络打印机、智能音箱等多种设备,为实现不同设备间的信息交流以及资源共享,需要组建网络进行连接这就离不开网络设备的支持。本节课,我们将实现四台计算机相互连接,在此过程中认识常见的网络设备,了解它们的功能,并制作《信息科技教室的网络建设方案》第一部分--搭建小型局域网。 本课要点 02 新知导入 电脑后面插网线的那个方口叫什么? 那是网卡接口,插上网线,旁边的灯亮了就表示连通了。 02 新知导入 好多电脑要联网,一根根连太乱了,怎么办? 用交换机,所有电脑都单独接它,线不乱,传信息也快。 02 新知导入 两台电脑用一根网线直连就能通信。但几十台呢?如果每两台都单独连线,教室将布满“蜘蛛网”,混乱且难查故障。有没有办法让所有电脑只用一根线连到一个“中心点”,就能互相通信,布线清晰又易管理?这就是关键:如何高效连接多台电脑。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我们先从连接两台计算机开始,再到多台计算机互连,看看需要哪些网络设备吧。当电脑数量变多时,单靠网线直接连接就不方便了。 探索 03 新知讲解 探索 两台计算机互连 两台各自独立工作的计算机,如果想互相发送消息,需要做两件事。 1、把它们用网线连接起来。 2、装上“收发器”:每台电脑里都需要一个专门的硬件设备,负责发送和接收通过网线传来的数据。 03 新知讲解 探索 网线 网线就像电脑连接网络的“电话线”,专门用来在电脑和网络设备之间传递消息(数据)。 最常见的网线是双绞线。它里面有4组(8根)细细的铜电线,像麻花一样两两绞在一起。这些电线有不同的颜色,方便区分和连接。 数据怎么传输?电脑里的信息会变成电信号,沿着这些铜线“跑”。注意: 电信号跑远了会变弱,所以一根网线的有效距离一般不超过100米。 03 新知讲解 写一写 认真观察双绞线,双绞线内部8根铜线的颜色和条纹分别是__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__。网线两端的接头叫作水晶头,上面有__8__个金属触点。 03 新知讲解 探索 网卡 网卡(也叫网络适配器、网络接口卡或以太网卡)是电脑里一块重要的硬件设备,就像设备的“网络身份证”。它通常集成在设备内部(主板里),电脑机箱后面插网线的那个方口就是它看得见的部分!它专门负责把设备里的数据变成电信号发到网上,同时把网上传来的电信号翻译回设备能懂的数据收进来。 03 新知讲解 写一写 观察网卡实物或图片,其接口形状像汉字_口_。找到计算机的网卡接口,将网线的两端分别插入两台计算机的网卡接口,当网线正常连通时,网卡接口上方指示灯会_亮_;将网线的一端拔出,指示灯会_灭_。通过指示灯可以检查线路连通的状态。 03 新知讲解 探索 多台电脑一起联网 想把很多台电脑连成网络,需要做到: 每台都能发消息给任何一台:就像在群里聊天,谁都能发给谁。 解决“线太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