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41506

2. 黄州快哉亭记 课件 (2)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3988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黄州,快哉亭,课件
  • cover
课件26张PPT。2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①。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②。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③。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④。 注释: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临长江。②平野:大平原。大荒:无边的原野。③海楼:海市蜃楼。光折射产生的虚幻景象。④故乡水:指长江水。诗人早年住在长江上游的四川。万里:喻行程之远。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初游楚地之作。它以清新飘逸的笔触,描绘了沿江东下所见到的新奇景象,抒写了诗人从蜀中初到平原的喜悦心情和宽广胸襟。“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句用语奇妙,用阔大意象表现心中喜悦与豪情,历来被称为不朽佳句。末句写因江水而产生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却又鲜明地反映了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乐观向上的精神。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识记文中的重点词语的用法。 3.学习本文情、景、理浑然一体的表达方式。基础梳理1.题目解说 本文是一篇游记。黄州在今湖北黄冈。“快哉亭”是苏轼志同道合的挚友张怀民谪居黄州时所建,亭子临江而筑,可以观景览胜。“记”是一种文体,多是记述建造、修葺的过程,以及登临所见和引起的感慨等。本文就是此类文章的代表作。 2.走近作者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进士,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苏辙的学术思想与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苏辙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淡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于汪洋淡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八十四卷。上海古籍-出卷网-出版点校本《栾城集》,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苏辙集》。3.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苏辙上书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两人手足情深,又同为逐客,时有书简往来,诗文唱酬。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之记以志纪念。4.基础字词 (1)字音识记 沔(miǎn)   浸灌(jìn)    谪居(zhé) 涛澜(lán) 舟楫(jí) 倏忽(shū) 樵父(qiáo) 睥睨(pì nì) 骋骛(wù) 飒然(sà) 蓬户瓮牖(yǒu) 壑(hè)(2)通假字 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 (3)古今异义 ①至于赤壁之下 (古义:到;今义:连词) ②草木行列 (古义:排列成行成列;今义:人或物排成的直行或横行的总称)(5)词类活用 ①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名词作状语,“向南面”) ②北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