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16197

5 黄河颂 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435253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黄河,课件,22张,ppt,2024-2025,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黄河颂 诗韵颂国,赤心永恒 ★ 预习检查 巅( ) 劈 ( ) 气魄( ) 狂澜( ) 浊流( ) 宛转( ) 屏障( ) 哺育( ) 一泻( )万丈 九曲( )连环 diān pī pò lán zhuó wǎn píng zhàng bǔ xiè qū 【浩浩荡荡】 【九曲连环】 形容水势浩大汹涌,也形容规模大、声势雄壮。 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 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 ★ 预习检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1936年到延安,之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代表作有歌词《五月的鲜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 活动一:声入人心诵黄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语气深沉,语调铿锵,情感饱满。 ★ 活动一:声入人心诵黄河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重读四个动词,读出层层递进的情感,读出黄河的气势。 ★ 活动一:声入人心诵黄河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活动一:声入人心诵黄河 尝试将歌词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并分别为其拟出小标题。 (1-11行)望黄河雄姿 (12-31行)颂黄河贡献 (32-35行)学黄河精神 ★ 活动二:图文并茂知特征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歌词第一部分,尝试将以下图片与课文内容一一对应,说说你的理由。 格式要求:图 与“ (原文)”相对应,我感受到诗人采用了____角度让我“望”到了一条 (特征)的黄河。 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 三 二 一 四 朗读形式: ★ 活动二:图文并茂知特征 朗诵词 望黄河 颂黄河 学黄河 领读 齐读 男女混搭分组读 齐读 古人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借助批注理解诗歌。 知识贴士 批注就是阅读文章时对关键的词、句、段、篇,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 活动三:圈点批注赞黄河 文中有五处批注,仔细分析它们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1 ①“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②“‘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③“转入‘颂’。直抒胸臆。” ④“‘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⑤“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段落内容 词语的表达效果 结构层次、抒情方式 语言特点、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 活动三:圈点批注赞黄河 【格式要求】本诗中最能打动我的词语/诗句是_____,我的批注是_____。 示例:本诗中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是“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的批注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黄河的支流比作千万条臂膀,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的特点,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请从文中选出最能打动你的词语和句子,在书上做好批注。 2 ★ 活动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