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41659

24《“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10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教学设计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阿兰·图灵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侯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难点:理解小阿兰童年的“怪”与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没有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最喜欢上哪门课?大家非常爱上计算机课,那你们知道是哪位科学家最早提出利用机器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的吗?他叫阿兰·图灵,是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计算机之父”。(板书课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要求: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自己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画出来,做简单批注。)21教育网 2、检查读书,全班质疑。(要求:读书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质疑时,认真听同学提问,不重复别人的问题。)(他的童年和一般人的童年有什么不同?从哪看出他“怪”?他的童年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21cnjy.com 3、默读课文,自己解疑。(要求:全班同学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内容。) (三)小组交流,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要求:画出读错的字词句,读完订正,再练读。)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帮助解决。个人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由。)21·cn·jy·com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书,了解全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谁愿意代表小组发言,帮同学解决难题? (1)表现阿兰“怪”的语句。(要求:读书上有关语句后,再谈自己的理解。) (从埋木头水手,用花草制饮料、台阶粉,写书,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做小实验这五件事,让学生抓住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交流。)2·1·c·n·j·y 问:小阿兰这么怪,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爱钻研,肯动脑,喜欢动手操作的好孩子。) (2)他童年的“怪”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①想象力丰富,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使他长大能够提出有关计算机理论。②童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勇于实践的态度,使他长大能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过的设想,并加以实践。) 问:阿兰·图灵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除了刚才同学们分析的两种情况,还有哪些原因? (他坚持不懈,不断开拓;家长的理解和认可等。学生说的合乎情理,师应加以肯定。) (五)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生谈收获体会。 2、交流课外资料。 (六)作业。 摘录自己认为好的词、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