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认识并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观的评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 过程与方法:采用谈话法,材料问题归纳法以及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 2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必修一学习过《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在必修二学习过《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在必修三学习过《百家争鸣》,所以对学习本课内容有一定帮助。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 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必修回顾】 1、关于必修一: 西周时期主要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关于必修二: 商周时期主要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关于必修三: 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其影响如何?请列举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导入新课】 问: P20《秦灭六国形势图》,指出:战国后期,秦国横扫六个诸侯国,显示了秦国强大实力,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是什么为其强大打下了坚实基础呢? 打出材料节选《谏逐客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从这段材料中能找出答案吗? 学生回答后,打出“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强大,那么商鞅为什么在秦国变法,他是怎么变法的,变法的结果如何呢?下面让我来一起学习第4课,共同去寻找答案”。 一、变法的背景 【备课思路】:本部分以教材有关商鞅的事迹为依托,主要采用谈话法、归纳法,通过设计问题等形式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具体的历史背景。 问:战国初期秦国的社会情况如何? 问:秦孝公为什么要下达《求贤令》? 问:商鞅为什么要逃往秦国? 问: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 问:假如你是当时的商鞅,为扫除这些阻力,你会怎么做呢? 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同归纳商鞅变法时秦国具体的历史背景,打出幻灯片: 1、战国初期,秦国落后于其他六国;(必然性) 2、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3、商鞅入秦,排除变法阻力; 4、变法宣传,取信于民。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备课思路】:本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课前让学生分组进行预习。讲课时主要采用设问的方式,首先由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各项措施的历史作用,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1)军事 废除世卿世禄制, 增强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 奖励军功,严肃军纪 打击贵族特权,确立地主阶级政治、经济优势 (2)经济 (3)政治 (4)思想文化 重点讲授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各项措施的历史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对以下重点问题进行探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探究一 :P22这是《战国策-韩策一》中记载的当时的人对秦国军队的评论,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是因为秦国商鞅变法中明确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授官爵,这样增强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探究二:你认为商鞅经济改革中哪一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