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学科素养较差,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4教学过程 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引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为何而忧呢?从而引出积贫积弱的北宋,简单回顾上课所学,铺垫引出王安石,进入新课。 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政治危机———必要性———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可能性 请同学们看王安石简历,分析宋神宗为什么启用他呢?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讲授新课 探究:王安石变法的时候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王安石是怎样一一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的?效果如何? 一、背景: 1、根本原因:“三冗”、“两积”引起严重社会危机: (什么是“三冗”、“两积”?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危害是什么?这说明王安石变法面临怎样的关键问题?P34-35) 2、庆历新政的失败加剧了变法的迫切性。 3、个人:王安石个人雄伟的抱负和杰出的才能。 (王安石变法得以推行的原因是什么?———才能、精神) 4、目的:为巩固封建统治,挽救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富国强兵。 二、时间:1069—1085年 三、措施: (一)经济———理财(富国:整顿财政,增加政府收入) 1、方针: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2、措施:①农业上: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含义、作用) ②流通上:市易法、均输法:(含义、作用) 3、成效: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军事———强兵 1、措施:①省兵:精简军队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2、成效: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编制,使宋军战斗力有一定提高,改善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三)政治—改革选官制度: 1、措施:①改革科举制度—关键。 ②改革恩荫制,贯彻择优录取原则。 2、成效:有利于选拨人才,提高官员的素质,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 (四)教育: 1、措施:改革学校教育 2、成效:扩大选拔人才的途径和灵活度。 四、结局: 1、失败:———元祐更化:1085年,司马光执政,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史称元佑更化。 2、宋哲宗亲政,逐步恢复王安石的部分新法。 3、变质 :宋徽宗时,恢复部分新法,蔡京借机行聚敛之实,王安石变法精神已经彻底改变,成为党派之争的工具。 五、评价: 1、性质:探究:王安石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是地主阶级为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以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2、积极作用:(1)经过新法,政府收入增加,财政状况有所好转; (2)军队战斗力得以提高; (3)国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从而维护了北宋的封建统治; (4)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 (5)王安石勇于改革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局限:(同失败原因)课堂小结: 1、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局限): ①触动大官僚、大地主、富商利益,遭到他们发对,这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②一些地方官执行新法不善,加重了百姓负担,引起民间不满。 ③宋神宗去世后,变法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④王安石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其变法是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其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解决社 会矛盾。 2、启示: ① 改革要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顺潮流,应民心。 ②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③改革会遭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